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相蓝欣: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本质区别

来源:东方网    作者:相蓝欣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相蓝欣 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和发展研究院教授

美国经济界和政府喜欢把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相提并论,颇能混淆视听。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了4000多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计划。这个计划不是出自美联储,所以并不冠以“量化宽松”的名目,但实质是相同的。而在欧债危机中,我们听到的却是“货币紧缩”调子。这说明两个危机有本质的区别。如何理解这个区别,对中国对美和对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 我们应当理解美欧两方对“债务”的不同看法。欧洲人对待债务仍然持传统的观念。从历史上来看, 虽然欧洲是现代银行的发源地,但其传统思想仍然来自于对个人收支状况的道德判断。入不敷出而拥有债务在传统道德中是被否定的。银行业的起源是金银作坊,银行的出现是从储蓄功能开始的。金银匠在打制金银品的过程中,储存有金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措施,一些人为了储存安全,将金银存放在金银匠铺,同时交付一定额度的保管费。时间久了,金银匠发现,存在他那里的金银有一部分是常量,于是把这部分“不动用”的金银借贷出去,以获得利息收入。但储蓄银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留足够的资金,以防存户同时提款。

现代商业银行则以资本运作为主,这种以中间金融产品为基础的新型产业链,在20世纪的美国达到极致。这种运作打的是交易时间差,所以对债务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保持收支平衡已经不是首要任务,而利用债务盈利多寡是商业银行成功与否的标杆。这种态度对美国的公共财政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美元的独霸地位,美国政府也可以用操控利息率的手法对外输出债务,而不必过于关注收支平衡的问题。比如在经济紧缩时用高利率吸进海外“热钱”,而在“量化宽松”时降低利率,大量印钞,以出售主权债务输出通胀。应当说,20世纪主权债券市场的出现是债务道德观走下坡路的开端。

其二,在欧洲,尽管金融业也受到华尔街金融理念的影响,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但公共财政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理念与框架。所以,当希腊等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时,欧盟的举措着眼于回归收支平衡。换句话说,欧洲的应对措施旨在改正过去的错误,从长远来说对经济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至关重要。而美国则在继续走“量化宽松”的老路,对改造经济体制的基础(the fundamentals)有害无益。

其三,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债多不扰,虱多不痒”的生活,他们认为对持有美债的国家来讲,如果出现损失是自找的。因此,美国债务危机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欧洲债务危机则是中短期的问题。尽管欧债问题目前很严重,但欧元不会垮台,因为即使到了紧急关头,希腊等国可以退出(或被劝退)欧元体系。在欧元建立之初,就有过“双轨制”的过渡建议。所以欧债危机也许引起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暂时退却,但不是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危机。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传统银行与现代商业银行的道德观分野。传统银行认为欠债不还或少还是没有“骑士风度”的道德沦丧的问题。现代商业银行则认为借贷方,即购买债券方的行为本身就有“放高利贷”的企图,谈不上道德高尚。一旦出现债务危机,借贷方应当考虑免除一定的债务额,否则出现债务违约,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美元目前的地位仍然足以绑架债权人的利益,但是任何主权债券,同所有其他的债券一样,都有个基本信用问题。美债危机旷日持久地拖下去,总有垮台的一天。

中国人对债务的传统思路是与欧洲人相似的。中国人不愿意负债是高储蓄水平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债”这个字本身就有深刻的道德含义,欠人钱就容易被人骂(责)。中国人不可能认同“借贷人推动的金融危机”这样的新“中国威胁论”。从这个角度看, 中国对欧债危机仍然应当有信心,而对美债危机则不能抱过高期望。在2009年就有不少国内经济专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过去,笔者对此从来都不苟同,并曾在《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提出美债必发生危机。现在欧洲出现债务危机,不少人又开始夸大其词,认为还是买美债好,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