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3日
9月9日,记者来到彭泽县农村广袤的棉田里,只见千亩棉花连成片,一株株棉花挂满棉桃长势良好,田间地头开始出现棉农采摘棉花的身影。上午10时,记者走进芙蓉墩镇太子村,邂逅了正带领家人在地里采摘棉花的“种棉状元”许本银。“今年每株棉花挂桃平均60个左右,多的挂桃近百个,产量肯定胜过去年。”谈起今年的收成,62岁的许老汉笑容满面,信心满怀。作为“全省棉地油菜高产竞赛”状元、全县“植棉能手”,他深刻体会到了近年来政府的帮扶对保证棉花生产、棉农增收的巨大作用。
“你看这条笔直的水泥排水渠,就是前期雨水不均,政府怕影响棉花生长给我们修的。”许本银停下手中的活和我们攀谈起来。“基本上,在棉花生长的各个时期,县里都会下派农技人员深入棉田和农户家中,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病虫害情报资料等服务。”“还有,县里牵头搞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配种、施肥、杀虫等时候节约了我们很多人工,减少了很多浪费,使农民得了实惠。”
据了解,该县今年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28个工作组深入到各村组,指导棉农适时、对症下药,强化了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前期虽受干旱天气影响,但该县及时投入物力财力帮助广大棉农抗旱,使得棉花长势喜人,仅彭泽主产棉区棉船镇就投入近200万元抗旱排涝资金,新修渠道1.3万米,新增抗旱机站8个。
新科技的运用,也是传统棉花产业焕发新机的重要因素。在该县浪溪镇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内,棉农们头顶烈日忙碌着将悬挂在太阳能电子杀虫灯底部的接虫袋内的害虫取出深埋。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告诉记者,太阳能电子杀虫灯诱杀害虫不污染环境,杀虫效果比用药好。为通过高产创建这个平台把新技术用好用到位,该县农业部门专门成立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为棉农组装棉花高产种植各项技术。同时,该县在棉花生产关键时期技术指导组全体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做到户户棉农有人联系,块块棉地有人负责。“驻村子、保苗子、拉绳子、带尺子、增钵子”,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棉农满意。
据该县农业局副局长樊文华预计,全县25万亩棉花,平均单产将在700斤左右,比去年增产100斤,皮棉总产量有望突破42万担。
本报记者祝芸生 林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