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3日
本报宜黄讯(记者陈青峰通讯员朱文泉、黄殷夫)宜黄县以新型工业、园林城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为重点,以经济生态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发展质量。今年1至8月,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9.77%和15.2%。目前,该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排名位列全省各县(区)第5位,森林覆盖率达75.1%,是首届江西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县建设试点县,获得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宜黄是山区小县,拥有省级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和7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该县提出建设“生态、精致、文化、活力、平安”新宜黄,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经济生态化,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做优质量。他们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建园内生态工业链,形成产业集聚。该县围绕有型经济、有根产业、有税企业来招商选资,把好项目引进准入关和项目监督管理关,近年来已否决42个、总投资达30多亿元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型项目进入园区,责成31家环保不合格企业关停搬迁。目前,园区集聚企业164家,被列入我省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追求精致品质,建设园林城镇,是该县提升发展质量的又一举措。他们围绕“一河两岸、一心两轴五组团”的空间布局,把森林引进城市、把园林搬进公园,建设山水生态县城,已新增绿地5.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2.5%。同时,完成23条小街小巷改造,城乡清洁工程、“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等相续实施,日处理污水1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运行。该县宜黄河水质达到I类标准,城乡山水秀美,充满生机与活力。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是宜黄提升发展质量的又一举措。该县建立优质水稻、杂交制种、烟叶、木竹、高山蔬菜和特色种养产业基地,培育了2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涌现出14个无公害农产品。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业规模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该县还发挥生态优势,重点抓好4A级军峰山风景区、卓望山森林公园和曹山寺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挖掘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戏文化等元素,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目前,曹山寺风景区已入选“江西百景”。此外,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家乐、生态观光乡村游,延长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达2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