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32家机构预测8月CPI均值6.1% 居民感叹菜太贵

来源:人民网    作者:魏倩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7日

 

 
32家机构预测8月CPI均值为6.1% 居民感叹菜太贵北京市朝阳区天宇市场卖蛋摊点(人民网记者摄)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 魏倩)“现在柴鸡蛋一斤5块5了,据说中秋节要涨到8块呢,真贵!”在北京朝阳区天宇市场买菜的赵阿姨对记者说。赵阿姨或许不太清楚什么是CPI,但她与一些经济研究机构一样触及到了同样一个话题:物价上涨速度仍然较快。

据Wind数据,截止9月6日,国内外共有32家金融机构对8月的CPI进行了预测。在这些数据中,最大值为7.5%,最小值5.4%。数据均值为6.1%。

记者调查:食用产品价格仍继续上涨

记者在天宇市场上看到,目前白皮鸡蛋(俗称柴鸡蛋)价格在5.5-5.8元/斤,而红皮鸡蛋为5.2-5.3元/斤,相比几个月前的3.5元/斤,着实涨了不少。而对一些更为平常的蔬菜、白萝卜,一位买菜的大叔直叹“太贵了”。此外,7月份“假摔”的猪肉价格在8月份又开始上涨。

不只鸡蛋和猪肉一路看涨,连以前经常被小商贩随手相送的香菜现在也变得“傲慢”起来。“两块1两”,一菜贩告诉记者,“原来一块2两。最近一周涨得厉害。”

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显示,像菠菜、芹菜等一些带叶菜批发价格都呈上涨趋势。

商务部6日监测数据显示: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5%,涨幅缩小4.6个百分点,其中茄子、苦瓜和洋葱价格涨幅居前。而受节前食品加工企业肉蛋采购量增加,肉蛋类价格也有小幅上涨,其中鸡蛋、猪肉、牛肉分别上涨1%、0.4%和0.4%。

商务部报告称,上周(8月29日至9月2)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幅缩小,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上涨。总体看,8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先跌后涨,整体涨幅比7月份略有回落。

机构“竞猜”8月CPI涨幅回落仍处高位

眼下,8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公布在即,“主战场”食品价格的上涨或许令各大机构及经济学家新一轮的CPI“竞猜”变得有点扑朔迷离。7月份CPI高达6.5%,分析认为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拉动CPI 4.38个百分点。

上述国内外32家金融机构预测,8月CPI均值为6.1%。其中,招商银行预测,综合考虑基期的因素,预计CPI同比增长6.1%;兴业证券预计8月份CPI在食品项的推动下仍将维持高位,为6.1%;银河证券的潘向东预测CPI为5.9%。

两家外资机构摩根斯坦利和汇丰银行的预测值为6.2%,花旗银行预测值为5.9%。

就均值而言,如果8月CPI值确实回落,这将是今年以来的首次回落。就数据而言,横向比较前7月CPI值,6.1%的预测值仍处于高位。

不过农业银行9月5日的宏观经济周报认为,在翘尾因素逐渐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经济软着陆和宏观调控不放松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此后几个月CPI将呈现渐进回落之势。

通胀压力尤存政策走向应入观察期

被视作通胀风向标的CPI数据8月预计回落或许另有意义。6月,经合组织称中国通胀率由5月份的5.5%上升至6.4%,为2008年6月以来最高。7月,CPI达到6.5%的高位,多数机构认为这或见顶,但通胀压力尤存。

事实上,今年以来为抗击通胀,中国已在不断加码紧缩政策,央行三度加息,并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撰文表示,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7月CPI公布时,市场普遍预测国内高通胀将在三季度出现拐点,这或许与8月CPI预计回落吻合。同时,机构对PPI、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指数预计都继续下跌,这是否意味着,紧缩政策将继续令中国经济增速降温?

目前我国仍然强调将稳定物价作为首要任务,央行副行长马德伦不久前公开表示,物价回落仍需一定的时间,央行继续保持对物价上涨的高度警惕。

政策方面,农业银行9月5日的宏观经济周报认为,考虑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政策走向确实应该进入观察期,既要警惕继续加码造成的叠加和累积效应,又要避免突然转向导致调控成果前功尽弃。

此外,兴业证券张忆东分析认为,在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背景下,央行或更侧重使用于数量型工具,近期加息的概率有所回落。

总理撰文剑指高物价 姚景源:CPI本月起将回落

人民日报:客观看待物价上涨的危与机

多家机构预测8月CPI将回落 年内预计不会加息

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可能拉动CPI环比走高

(人民网-财经频道 魏倩)

分享: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