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资料图片
编者按:刚刚告别了总经理肖风的博时基金正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频频发售新基金也无法改变博时基金资产规模持续降低的现状,它不仅已被老对手南方基金甩在了后面,排到了第五位,且与追赶者广发基金的差距也在缩小。但据报道,博时基金13年管理费收入超过80亿元,那么这80亿管理费都让谁赚了?
除了净利润同比在下降外,管理产品的业绩在近两年表现也不好,如2010年,大部分产品的业绩沦落为同类产品的下游水平。
诚然,从公司成立以来,统计数据表明,该公司旗下大部分产品成立至今取得正收益,但业绩分化明显,尤其是近两年成立的基金,多为亏损。
今年博时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营业利润3.56亿元,净利润2.63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博时基金营收和净利双双显著下降,其中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的8.40亿元下滑7.48%,净利润下滑幅度更是接近两成,达到19.57%。
成立时间在业界最早、被称为“老十家”的基金公司,多成立于十二三年前,分别为:国泰、华夏、华安、鹏华、嘉实、长盛、大成、富国、南方、博时。
在“老十家”几乎各有收获时,博时却一路惨淡,成为唯一规模排名出现下滑的公司。近三年该公司后退了三名,从2008年中的行业老二,跌落至如今的第五。
博时的规模萎缩路,直接导致了千亿级大公司的座次重排。过去三年,易方达管理总规模从1101亿元跃增到1419亿元,夺走行业老二位置,将博时远远甩在后面。博时如今1101亿元的规模,比前三年减少了220亿元,仅赶上易方达2008年中时的规模。
除了与前三家的差距不断拉大,博时还遭到了后来者的紧逼。截至2011年中报,博时与排名第四的南方规模相差近100亿元,而三年前,博时比南方还多出145亿元。目前规模排第六名的广发,与博时的差距已经不足80亿元。
在总份额变化上,3家“老十家”基金公司近三年处于负增长状态。但论缩水程度,博时13%的份额缩水程度最大,超过了大成的7.6%和鹏华的3.6%。在绝对额变化上,博时共减少187亿份,大大超过紧随其后的大成和鹏华,两家各减少了81亿和13亿份。
肖风曾经坦言,他管理期间的博时对得起股东的投入。据媒体报道,统计显示,在他管理的13年间,共获得超过80亿元管理费。
肖风透露,虽然招商证券(600999)当时出高价成为博时大股东,但随后其转让的24%股权共进账20余亿,且近4年分红也获得了20余亿元。
对于一家基金公司而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公募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博时在这方面的收入不菲。
因2003年基金公司才全部公开各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按这个口径统计,2003年至2010年,博时基金共收取管理费73亿元,仅2010年管理费收入就达13亿元。
若按2010年的收入计算今年上半年博时的管理费收入,再加上2003年以前几年,肖风期间管理费收入应超过80亿元。
截至2003年底,博时的四位持有人已有两位易主。金信信托持股48%,成为博时基金第一大股东,招商证券、长城资产分别持股25%,广厦建设持股2%。
金信信托控股的4年,是博时规模膨胀最迅猛的4年。2003年,博时管理的资产总额为96亿元。接下来4年里,博时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了2200%,至2007年末为2215.85亿元。
2003年至2007年,博时管理费收入达到26.31亿元。金信信托作为第一大股东,获得的收益将不低于10亿元。
但是,金信信托的投资风格一向比较激进。由于大规模发行信托产品,金信信托出现亏损,并在2005年停业整顿。眼看着无回天之力,金信信托在2007年底拍卖所持有的48%博时股权,招商证券以63.2亿元的价格拿下。
这一场拍卖会成为招商证券、万向集团、博时肖风的第一次交手,也成为金信信托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金信信托初始投资博时2500万元,股权转让时获得63.2亿元收入,收益超过60亿元。加上博时管理费收入,金信信托从博时获得的收益将不低于70亿元,这也让金信信托成为博时股东演变史上的最大赢家。
截至2008年底,博时形成7大股东持股的局面。其中,招商证券持股49%,成为第一大股东,长城资产持股25%,天津港集团、上海盛业资产、璟安实业、丰益实业各持股6%,广厦建设持股2%。
长城资产初始投资仅为2500万元。博时成立至今,管理费收入达到79.83亿元。除去管理成本,以及初始投资,长城资产作为持股25%的“最稳定”股东,其收益接近20亿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