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李宇欣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1日
货币政策持续紧缩造成资金紧张,即使作为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上市公司的资金面状况也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信贷紧缩,获取贷款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利率上行导致借贷成本攀升,而且整体呈现结构性资金紧张局面。
经营性现金流下滑
剔除金融、地产和去年以来上市新股后的1511家公司的中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3779.24亿元,较2010年同期的4161.15亿元下降9.18%。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为正的公司829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8家;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的公司68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家。许多公司一年来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如中国船舶去年中期有45.06亿元,而今年中期为-20.06亿元。
中国石油中期经营性现金流为两市最高,达到1290.19亿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214.5亿元。中国神华、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兖州煤业等四家公司现金流也都超过100亿元。加上中煤能源、潞安环能、大同煤业等公司现金流也多达数10亿元,上游资源类企业现金流较为充沛。
如果考虑股本,中工国际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两市最高,达到11.13元,远远高出其2010年上半年的4.17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次于中工国际的为贵州茅台和大商股份,分别为5.65元和3.59元。而中国重汽则成为上半年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低的上市公司,每股为-5.78元。紧随其后的电广传媒、中国船舶为-3.11元和-3.03元。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经营性现金流超过10亿元的84家公司中,采掘、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行业较为突出。如煤炭行业的中国神华、兖州煤业都超过了100亿元;有色金属行业中9家公司的现金流都超过了10亿元;食品饮料行业的贵州茅台、五粮液超过50亿元。还有商业零售业中的大商股份、如意集团、步步高等公司,均名列两市前茅。经营性现金流下滑的同时,上市公司手持的货币现金却在增加,让人费解。上述1511家公司中期货币资金总额为23966.4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9601.22亿元增加了22.27%。中国石油以1197.43亿元的现金居两市首位。有中国神华等38家公司货币资金超过100亿元,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是沪深300成份股。
有分析指出,这表明在整个市场资金紧张的时候,大型央企的优势尽显。首先,销售状况良好、业绩表现稳健;其次,获取信贷支持较为容易,信贷成本较低;再次,经济低迷时投资趋于谨慎,而“现金为王”的思想使其更加保守。事实上,如果加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大型央企手中持有的现金更多,但这似乎并不能改变整个市场缺钱的现状。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