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机构抛售股权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卓尚进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6日

自2008年12月31日瑞银集团(UBS)抛售其持有中行全部H股33.78亿股以来,在约两周时间内,又有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减持56.2亿股建行H股,李嘉诚基金会减持中行20亿股H股,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以每股1.71港元的价格抛售其持有中行的全部H股108.09亿股。一时间,外资减持中资银行的行为,给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中资银行股股价带来较大影响,致使在外资持股解禁期满或快要到期的几家中资大行如中行、建行、工行的两地股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给两地市场带来了下行压力。

  截至今年1月15日股市收盘,中行H股收于1.95港元,比上日收市价上涨2.632%,建行和工行H股分别收于3.77港元和3.32港元,分别较上日收市价下跌0.789%和1.484%,小于恒指当日3.37%的跌幅。有分析师指出,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份风潮暂告一段落,其对中资银行股价的短期影响基本过去。

  对于境外战投出于自身财务困难或战略调整的考虑在解禁期满而减持或退出中资银行的行为,中行和建行新闻发言人均表示理解,认为这是合规的市场行为。就目前形势和情况来看,外资减持或退出中资银行的行为,并不是外资不看好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对此相关方面抱有一致的看法。

  就目前情况来看,境外战投减持或退出中资银行的行为,毕竟会对中资银行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中资银行应当如何积极应对其已经产生的和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从程度上来说,依照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比例不同,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会不同,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境外战投部分减持中资银行,但仍是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股价的短期波动上,而不会对中资银行的基本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如现在的美国银行在少量减持建行股份之后,仍然持有建行16.6%的股份,双方还将继续原来的战略合作。正如建行新闻发言人所说,“双方一致确认美国银行减持部分股份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合作。”美国银行多次公开表示,减持少量股份,不会改变其建行重要股东的地位,美国银行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充满信心,对建行的未来充满信心。建行将继续与美国银行在各个业务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另一类是境外战投全部减持或退出中资银行,在法律上不再具有履行“战略合作”的义务,这势必影响到3年前双方签订协议规定的战略投资合作项目的完成及其效果。像RBS和UBS抛售其持有中行的全部H股,就是这种情况。中行新闻发言人日前对记者说:“我们已提前做了准备,这次出售对中国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会造成影响。”“中国银行与RBS将继续保持正常业务合作,共同谋求在中国地区和海外的业务合作机会。”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外资机构短时间内大量抛售中资银行股票,给中资银行股价和市值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然也给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给两地股市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交易所的有关数据显示,1月12日中行H股盘中一度跌至1.83港元的最近低位,按几家国际投行对其给予的2009年盈利预测,这一价格已低于中行的每股净资产值(只相当于0.9倍市净率)。而UBS减持中行H股的价格1.93港元、李嘉诚基金减持的价格1.98港元至2.03港元,及RBS的减持价格1.71港元,均较中行H股的当日收盘价有近一成的折让。

  有金融专家指出,在中资银行股价大幅下跌至每股净资产值及其以下之时,像中投公司、汇金公司这样的“国家队”有必要买进中资银行股份,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增持或回购中资银行H股。这样做的风险已相对较低,未来投资收益会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中资大行的股价,维护中资大行的市场形象,减轻两地资本市场的波动;而且有利于国家控股金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毕竟中投公司、汇金公司还是这几家中资大行的国家控股机构。同样的道理,国内有实力的其他国家控股机构如中国人寿等也可参与承接外资机构对中资大行的“抛盘”。

  就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境外战投还不至于全部机构全部股份撤出中资银行,但不排除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的情况下其他境外战投进一步抛售或退出中资银行的案例发生。

  应该说,作为中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历经股改上市之后,已打好迈向国际先进银行的基础,具备较强的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而中国经济在国家各项政策调节下仍可保持长期较快增长,因此应当有信心把银行做得更好更大更强。特别是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干预和刺激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从中发现新机遇,如今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新增贷款规模可在4.6万亿元以上,在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条件下国有大银行的现金流是充裕的,国有控股银行完全有能力抵御金融风险,保持银行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目前,战投与中资银行的合作成果已经留下。即便外资银行因种种原因退出,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还可进行各种商业合作,谋求双方利益共赢。中资银行应该看到,国际大银行在遭受到此次严重金融危机冲击之前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导致其失败的问题与隐患。而在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也应该看到某些国际大银行还有许多应对危机的经验。借鉴这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和中资银行实际,探索和积累自身应对危机与艰难环境的经营管理经验,努力打造出国际一流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资银行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