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1日
“现在我们已经‘不差钱’了,正准备投资800万元筹建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呢。”说这话时,江西海浩鄱阳湖水产有限公司的万经理显得甚是高兴,而仅在数月之前,因为资金紧张,他还曾与同在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的另外三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一道,前往省市有关部门“诉苦”,称贷款难正让企业处于生死边缘。
自2010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轮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信贷市场由宽松渐趋渐紧。而这期间,遭遇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的连番冲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既难于在产品销售中迅速回笼资金,又难以获得银行授信贷款,“差钱”让不少企业陷于“断血危机”。
中小企业是我省县域经济中的生力军,可以说,打通其资金“生命线”,保住的不仅是县域经济当下的半壁江山,还有其未来跨越发展的机遇。在8月以来对南昌县的调研采访中,记者发现,置身这一危急时期,若能巧妙施用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中小企业的“血荒”之急将有望大大缓解。
筑巢引凤:引进银行垒砌资金高地
中小企业贷款难,源头在每家银行今年的贷款额度大大减少。“虽然各大银行各自的额度减少,但每个银行的申请贷款条件各自不同,贷款产品多有不同,与尽可能多的银行接触,往往会产生柳暗花明的效果。”南昌市工信委一位分管中小企业工作的副主任告诉记者,“能接触到的银行越多,企业能贷到款的额度和机会也就越多。”
让更多的银行入驻南昌县,让南昌县人在银行存下的钱更多地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所用,这成为南昌县破解中小企业缺钱瓶颈,打通资金“生命线”的首要之策。
今年初,南昌县规定,凡在该县新设注册资金5000万元(含)以上的法人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在该县新设县级分支机构的,县政府将给予一次性奖励。法人金融机构奖励100万元,县级分支机构奖励50万元。而开业后3年内,地方所得税收全额奖励企业。同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县农村新设的营业网点(含自助网点),也给予一次性2万元的奖励。
不仅如此,通过引入外来投资者,结合本地机构投资,南昌县还成立了大丰村镇银行。这家本土银行,在服务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及创业个人方面,更是显出了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一系列强有力鼓励扶持政策的出台,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的入驻。目前,落户南昌县的金融机构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南昌银行、九江银行等12家之多,为全省金融机构最多的县级区域之一。
随着现代化金融服务网络的完善,相比去年宽松的贷款环境,南昌县今年存贷量不减反增,双双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粮草”给养。
机构担保:变“贷不了”为“贷得快”
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招引银行,使其在打通中小企业“生命线”中发挥资金调配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可用于贷款担保的自有资产甚是有限,经营状况多不稳定,还款能力远不如大型知名企业,在具体操作中,或是银行宁愿把有限的贷款额度主动授予大型企业也不愿意放到中小企业,或是根本就难以达到银行的授信条件,银行即便有钱可贷,可中小企业就是贷不了。
“归根到底,这还是因为中小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实力有限,但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活力的源泉,是本土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危急时刻不能不带上马、扶一程。”小蓝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局长卢志红告诉记者,正是出于对所在园区内企业的了解和帮扶责任,开发区投资公司联合交通银行等银行,成立了小蓝担保公司,并联合开发了“蓝银保”等金融担保产品和金融超市等服务平台。“整个帮扶过程中,政府不直接参与,只运用投资公司这样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市场的调剂作用。”
金鼎烤卤是小蓝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中小型食品企业,不久前,因资金紧张,公司曾多次前往银行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厂房用地达不到贷款条件,一直未能如愿,后经小蓝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只不到10天时间,便顺利获得银行300万元的救急贷款,挺过了难关。“对于贷款数额超过小蓝担保公司担保额度的,小蓝还通过省市级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为企业获得数额相对较大的贷款。”卢志红说,截至目前,小蓝担保公司已为14家企业提供担保3570万元。
与此同时,为改变银行“惜贷”现象,推动银行扩大本地信贷投放规模,南昌县设立了500万元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奖励专项资金,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给予风险补偿。为获得更多的涉农贷款与基础建设贷款,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该县还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及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中超出前一年度额度的部分给予一定奖励。
让银行放贷有保障、有奖励,中小企业贷款实现了从“贷不了”到“贷得快”的大转变。
小额贷款:再修一条应急“生命通道”
如果说,通过增加银行数量、提供机构担保、政府支持,是用现代化的金融市场手段保障、推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扩大政府主导的小额贷款的普及面和贷款额度,便是为刚刚起步的创业型企业搭建起了一条应急的“生命通道”。
南昌县就业局局长张祥福告诉记者,目前,该县由政府财政投入的小额贷款已不仅仅针对下岗工人和农民,而是扩大到了所有有创业意愿的个人、起步型企业、二次创业或扩大生产型的中小企业。针对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根据创业项目、个人信息状况、还贷能力,其无息贷款的最高额度,由原先的3万元增加到了5万元。属合伙创业的,根据合伙(组织)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其无息贷款的最高额度增加到了20万元。此外,二次扶持的无息贷款最高额度达到了3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再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的无息贷款扶持项目的最高贷款额度升至200万元。
小额贷款无疑在常规的银行贷款之外,为正处资金紧缺期的中小企业下了一场“及时雨”。“去年一整年,全县小额贷款总量为6588万元,而今年仅半年便达到5867万元,预计全年很有可能突破1亿元,小额贷款的‘输血’功能可见一斑。”张祥福说。
毕嘉伟 郑斌杰 本报记者杨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