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9日
八月的萍乡,热浪袭人。一场比这更热烈的“创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008年,萍乡提出“四城同创”的城市创建目标:用3到4年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经过不懈努力,萍乡已跻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等行列。眼下,萍乡正全力以赴冲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四城同创”是萍乡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创建,萍乡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变,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一年四季花不败,春夏秋冬树常青,创建让生态更美好
从沪瑞高速萍乡出口驶来,一条壮观的迎宾大道令人眼前一亮,道路宽敞洁净,两旁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放眼四周,无处不是绿草茵茵,树木葳蕤,没有半点“煤城”的影子,分明是座绿城。
随着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的桂冠加冕萍乡,“煤城”就已成为它的过去,整座城市就像这条迎宾大道一样,一年四季花不败,春夏秋冬树常青。
近年来,萍乡投入巨资新建了虎形、横龙、迎凤、萍实四大城市公园以及上百个街心花园,中心城区以中南部生态走廊和中北部生态走廊为主体,形成“一轴(萍水河)、一环(城区周边山体)五心(五个公园)、五廊(三条河流和两条对外交通道路)”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同时,萍乡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5%以上,达标率为83.2%,主干道绿化面积达到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3%。城市园林绿化三大指标连年快速攀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95%、45.5%和13.86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铺好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创建让城市更宜居
胡秋明是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居民,通往她家的那条巷道曾破烂不堪,居民出入很不方便。今年6月初,一支工程队悄悄开进了社区,胡秋明一打听才知道是市政府在改造小街小巷。20多天后,一条崭新平整的水泥路就筑好了,胡秋明等社区居民赞叹:“政府这事做得好,做得实在。”
自开展“四城同创”活动以来,萍乡近300条小街小巷整治一新,39条主干道铺上沥青或水泥,10多条“断头路”、几十个道路“卡口”、4个狭窄的入城口均打通或拓宽,人行道、下水道、管线、垃圾处理等一系列老百姓最关心的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升级改造,新装改装路灯、景观灯、草坪灯等新型高效节能灯3.1万盏,尤其是今年集中进行的“创卫”大会战,把城市里里外外梳洗了一遍,城市清洁卫生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铺好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绿化、亮化、美化,让城市更宜居,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以创建促创业,以创业促发展,推动城市大步转型
在萍乡,的哥蔡荣辉归还一部手机引来一家企业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2008年10月20日,蔡荣辉在送完客人后,突然听到车内有陌生手机铃声响起,才发现刚才下车的客人把手机丢车里了。(下转A3版)为将手机尽快还给失主,他立即驾车把手机交还给了失主。而这位失主正是来萍乡考察的客商,正在反复掂量要不要在萍乡投资。通过这件事,他看到了萍乡市民的文明素养,当即决定将投资项目放在萍乡。
蔡荣辉的表现,生动地印证了萍乡创建工作的深入人心。通过创建改善人居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以创建促创业,以创业促发展,正是萍乡“四城同创”工作的最终归宿。
近年来,萍乡以创建为契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全市已引进外商上千家,并成功引进国电集团、华能集团等10多家央企在萍乡投资,带动了萍乡当地万人就业和创业。
萍乡市还大打环境牌,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博士产业”。由中国科学院简水生院士提供技术支持的高纯度多晶硅项目,总投资60亿元;由中国工程院闻立时、周国泰院士领衔的中科光伏多晶硅项目,总投资30亿元。同时,萍乡市还与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30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达成合作项目30多项。随着创建工作渐入佳境,萍乡经济发展“水涨船高”。1至6月,萍乡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89.88亿元,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229.32亿元,增长3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4亿元,增长24.2%。如今,萍乡城市转型之路豁然开朗。
本报记者唐彩萍 刘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