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垒大户”艰难转型 民生银行逼上“小微”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9日

从2010年年底开始,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的转型之举开始得到海外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从PB值(市净率)来看,民生银行的H股为1.39倍,比A股稍高。在过去几年间,民生银行一直是一家业绩优异、但资本市场估值偏低的银行。虽然民生银行几乎是所有股份制银行中惟一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发起人和股东的商业银行,但从来未获得资本市场的足够青睐。在业务发展模式上,也以机制灵活、“贷款工作室”、善于“垒大户”而著称。

但时至2006年,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董文标开始进入反思,这样的发展模式究竟还能持续多久,结果又会是什么。“我们已经冲了六年了,不停一停就要爆掉了。结论是,一定要把‘垒大户’这种传统模式否定掉。”近日,董文标在北京西山接受财新《新世纪》专访时如是说。

所谓“垒大户”,就是指一家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比较高,单笔贷款数额惊人。比如2006年,民生银行当时有4000多个对公贷款客户,3000多亿元贷款,平均单个客户贷款近亿元。民生银行贷款向前十大客户集中,也曾受到监管当局的相当关注。

在董文标看来,无论何种形式的“垒大户”,都暴露出问题重重:第一,在业务结构上“垒大户”,银行最忌讳的就是风险高度集中,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第二,业务私有化,一家分行的2至3个人手里掌握着几十亿元资金。如果一家分行掌握核心资源的几个人被挖走,则意味着业务和客户都被带走。第三,能源、交通、冶金、房地产等高风险业务在支行手里,而支行和这些客户之间,既信息不对称,服务又不专业,极度被动,见啥搞啥。第四,银行对大户缺乏价格谈判能力,官方利率还得下浮10%,这是对利差的直接侵蚀。

在几经反思和尝试后,董文标看准了要做一件事,就是从“垒大户”向小微贷款转型。民生银行2007年成立事业部,将主要行业、约60%的贷款权上收到总行,而分支行则从2009年2月开始全面向小微贷款转型,拳头产品为“商贷通”。

根据民生银行2011年半年报,上半年“商贷通”贷款结余较2010年底增加31%,余额达到近2100亿元。同期民生银行的总贷款增幅仅为8.01%。2011 年,民生银行进一步扩大小微金融规模,推出“商贷通”2.0升级版。

工银国际发布研报称,在偏紧的信贷供应环境下,此举可持续推高该行利润率,该行上半年净息差高达3%。

中报公布后的8月17日,民生银行A股上涨0.53%,H股上涨2.70%,均稍强于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与此同时,老股东企业家史玉柱和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均单方面提出有意增持民生银行。

“小微”时代

决策层乃至监管者、银行业管理者从中小企业贷款到小企业、微型企业的观念转变,是个很大的进步。银监会于2007年提出500万元贷款以下为“小微”的具体概念,随后在存贷比考核、增长速度甚至风险指标上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

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专访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说:“中小企业的概念比较模糊,除了中石化中移动这类大企业,中国的企业可以说基本上是中小企业。所以,如果说是推进中小企业款,很容易误导分行又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

“过去我们的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是1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王文烈说,这家分行从2007年筹建,2008年1月正式开业,截至目前中小企业贷款总计有220多亿元,客户实际发生贷款的只有1500多户。

即使如此,中小企业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也非常有限。7月20日发布的“花旗﹣CCER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调研成果显示,以浙江为例,只有约20%受访企业可享受银行贷款。

原因何在?受访的工行(601398.SH、01398.HK)及招行(600036.SH,03968.HK)等人士道出了其中苦衷:单笔贷款成本更高、较高违约风险,从激励机制到风险定价的手段,传统的商业银行都不重视。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则评价说,“小企业财务账目不齐全、不规范,银行去审账务时,只能现场去看项目运作情况,很麻烦。现在可贷资金偏紧,所以银行传统上更愿意把钱贷给优质、可靠、便利的客户。”

但不断做大贷款规模、向大中企业贷款的传统模式已经很难维系。瓶颈首先来自资本金。

民生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梁玉堂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2009年中央政府‘4万亿’投下去,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大支持力度,又走向资金‘垒大户’。这个过程中,整个资产收益率上不来,资本金消耗又大,很快一年多,资本充足率就逼近监管底线。”

梁玉堂说,从2010年开始,民生银行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监管趋严,货币政策趋紧。现在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二,到2013年要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按照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规模扩张之路已走不下去;二是利率市场化会进一步压缩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三是金融脱媒现象,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媒介作用由于资本市场等渠道的分流而被弱化。

2010年,中国的商业银行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再融资潮。全年上市银行再融资的规模达到5000亿元。8月16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2011年半年报就称,核心资本充足率只有7.75%,低于新监管标准0.25个百分点。

在监管当局引导、资本约束、利润诱惑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越来越多的股份制银行开始把视线转向了小企业贷款。招商、广发、华夏等多家中型股份制银行都确立了这样的转型目标。其中,民生银行是从转型战略到策略实施直至针对投资者的公关策划,都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家。

 

“商贷通”出炉

董文标在谈到“垒大户”这一发展模式时举例说,一个支行的客户经理依靠裙带关系拉来几十亿元财政存款,但是换一个财政局长,立刻就把这笔钱转存到另外一家银行。“民生银行原来的传统体制就面临这种威胁。”

他以近年在云南昆明螺蛳湾新设的一个支行为例,该支行现有2万个小微贷款客户,水电费、物业费、房租费、缴税、代发工资都在民生银行做。这个支行开业10个月,存款就达到了60亿元。

民生银行从2008年开始酝酿“商贷通”业务,2009年2月正式推出针对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的“商贷通”产品,截止2011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商贷通”贷款余额2076.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6.63亿元;“商贷通”客户总数达到12万余户,平均户均贷款约在170万元。目前的不良率仅为0.13%。

“商贷通”是民生银行专门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开发的新产品,为之提供用于生产或投资等经营活动的人民币授信业务,及结算、存取款、理财消费信贷和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金额在500万元以下。

不过,“商贷通”的贷款收益率尚未体现出绝对优势。民生银行内部人士称,“商贷通”1.0版本时期,平均收益率在8%,这只是比普通贷款收益率略高,但趋势成上升之势。民生银行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原因在于,“商贷通”1.0版本的贷款中,抵押贷款的比例仍高达60%。

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艾民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无担保贷款的定价肯定最高,无抵押的基于社会信用的联保、互保定价肯定会比有抵押物的高些,有抵押物的标准定价最低。”同时,如果企业的财务越稳健,现金流好,也会给予一定优惠。

今年6月,民生银行正式推出小微金融2.0升级版。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小微金融部总经理周斌说,升级版提高了保证、信用等非抵押方式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改进授信定价体系,实现客户价值和风险识别的统一,建立更长远的客户关系、提供更综合的金融服务。

“垒大户”缘起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成立,5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募集股本金13.8亿元,其中85%的股本来源于民营企业。2000年,董文标担任民生银行行长,当时该行资产规模是270亿元,不良贷款比例超过10%。“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那时广州分行、汕头直属分行都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董文标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

从2000年开始,民生银行开始提出“超常规发展”。当时民生银行内部上下对此有诸多争议:一是要不要做袖珍银行、特色银行?二是银行需要审慎经营,能不能超常规发展?会不会出事?三是工商联组建民生银行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服务,而不是为大企业服务。

在一片争议声中,民生银行开始把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包括电力、电信、路桥、航空等行业的大型国企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由此开启了低风险高增长的“超常规发展”之路。

2000年底上市时,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只有680亿元,资本额为60亿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大连、杭州、南京等地设有8家分行,总计39家分支机构。上市后的四年,该行以超常速度高增长,存贷款规模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63.8%和69.5%。

民生银行人士介绍,在这一阶段,民生银行走的是一条完全依靠自身市场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的路,主要驱动力是资产规模的高速增长。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民生银行集中全部资源向规模扩张倾斜。2002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就下降到2.04%,此后一直保持在1.5%以下的水平。

在董文标看来,民生银行这一阶段的高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的独立评审体系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控制住了不良贷款的产生。2002年,民生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中首次推出独立授信评审体制,把支行、分行所有的贷款审批权上收,全部由特定行业的专家组成,负责重大信贷项目的审定。

“但它只是治标不治本。银行讲的是风险高度分散,但是独立评审体系做不到。要想标本兼治,就必须改变传统做银行的模式——‘垒大户’、‘傍大款’。”董文标坦言。在这六年时间里,他发现,传统方式做银行有前述缺陷,并且随着银行不断成长,这些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他甚至说,“传统银行模式就是捡垃圾的,并且垃圾也不分类。”因此,“一定要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革、创新。核心就是敢于否定掉旧的做法甚至成绩,敢于做新尝试。”

分享: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