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6日
近几年来,我市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先后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暑假期间,这些地方成了孩子们学习新知、体验科技、感受赣州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公共场馆发现,各公共场馆在接待小读者、小观众方面,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
暑期,虔城公共场馆冷热不均
○记者刘燕 实习生苏雯君
地点:赣州市城展馆 现象:较热
8月23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了赣州市城展馆,看见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一进馆,便能看到赣州市2006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模型, 沙盘完全按城市规划制作而成,逼真形象地描绘出未来赣州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城市的面貌。工作人员介绍说,很多市民对赣州的了解并不是十分全面,城展馆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既展示了赣州市的规划建设,又向人们介绍了赣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市民更加了解赣州、热爱赣州。
记者发现,有不少家长带领孩子到展馆三楼远景展望展区,原来这个展区有一间3D弧幕影院。记者采访了刚带孩子从影院出来的张女士。张女士来自石城县。她说:“趁着假期带孩子过来参观,3D影院放映的《新赣州希冀之旅》立体影片,从城市地标、未来建筑及设施三块解读赣州,让大人和孩子都对赣州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了解。”
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展馆周一闭馆休息,周二到周日每天上午9时开始接纳市民参观,直到下午5时结束。平时来参观的市民比较多,暑假期间,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平均每天接待来参观的人数达400人左右,学生占了一半。据悉,3D弧幕影院是吸引中小学生过来参观的一个因素,影院周二到周五每天放映4场,双休日每天放映6场3D电影。
地点:赣州市博物馆 现象:较冷
8月23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市博物馆,发现这里显得较为冷清,三三两两的游人中,中小学生更是少。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作为省级重点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除了展出最大铁元宝等几件国家一级文物外,还重点布展了《客家摇篮——赣州》《永远的光荣》两大专题陈列。《客家摇篮——赣州》陈列,是国内目前展示内容最为丰富、展示形式新颖、展示文物数量最多的一个客家历史文化专题陈列。
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市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历史故事,但由于专业性较强,且没有特别针对学生的展览,所以来参观的大部分为成人,学生比较少,“外地来的大学生有一些,但本地的中学生和小学生就很少了”。
据悉,赣州市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
地点:赣州市图书馆 现象:较冷
市图书馆设有图书、期刊、报纸、少儿、电子阅览室等11个阅览室,藏书28万余册。为完善阅读条件,图书馆还设置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和未成年人阅览室。
8月23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能够容纳近百人的图书阅览室只坐了10人。带着儿子在这里看书的黄女士说:“儿子在这个暑假每个星期都会来几次。这里的书挺全,阅读环境也好,但每次来看到的读者并不多。”
一工作人员说,由于图书馆不在市中心,很多家长不放心让孩子自己过来看书,加上现在互联网、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多重冲击,到图书馆借阅纸质书刊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受读者青睐。“暑期来看书的小读者不算多,平均每天40人左右。”工作人员称。
地点:赣州科技馆 现象:较热
8月24日下午2时多,记者在科技馆发现,来这里的大部分是中小学生。
在儿童科技乐园,十几名6岁左右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该乐园设置了20多个包含科技知识的儿童游戏,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孩子们喜欢光临的区域。正陪女儿参观的吴女士说:“科技馆内的制作坊、玩具吧、亲子乐园、攀爬乐园等,让孩子在享受童年乐趣的同时获取了科技知识,增长了能力智慧。我们有空就会带孩子过来参观,接受科普教育。”
该馆副馆长张智辉介绍,该馆自6月1日起就联合赣南师范学院推出了“科普有情 亲情无价”科普亲子游活动。该活动通过科普实验、科普表演来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吸引了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参加。据悉,该活动推出时间为一年。张智辉介绍,进入暑期后,平均每天约有700人前来参观,每天上午10时30分以后及下午3时30分以后,是参观的高峰期,周末人更多,其中70%以上为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