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本报南昌讯(记者肖苏萍)南昌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全力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支撑作用,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三大发展体系”。目前,全市资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万元GDP综合能耗控制标准等指标均量化落实,重点培育的100家创新型企业将成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领军团队。
建设创新型城市,重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南昌市坚持以发展“低碳、绿色、清洁、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以技术升级为支撑,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推动有力、成效显著、持续走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构建以高新区及金沙江LED特色产业园为核心区的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以小蓝工业园为核心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桑海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以南昌航空工业城为核心区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以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为核心的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从今年开始,5年内各产业群年销售收入分别递增25%以上。与此同时,重点建设100家创新型企业,从中培育4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力争有8家进入国家级行列;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实施30个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
南昌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支撑。该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领域着力培育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以项目为纽带,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并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科技人员入园入企、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等10项科技人才行动计划。同时,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30个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科技成果转移孵化、技术资本市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科学决策支持服务等8大系统,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载体。按照“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南昌市将充分发挥现有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300家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6个涉农县(区)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及病虫害防治中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乡(镇)、村4级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