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开挖水井 应对旱情
于都干部群众积极行动防旱抗旱
8月22日下午,“三送”工作组成员、于都县水务局干部会同当地乡镇干部群众,顶着烈日疏通贡江镇窑塘村的一条水渠。据了解,该村有一条800多米长的水渠,渠内杂草丛生、淤泥阻塞,加上连日来的高温少雨天气致使这条水渠早已断流,周边200多亩农田面临减产、绝收的严峻形势。 卢晓炜 记者胡怀军 摄
8月22日,记者在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了解到,该村约有60亩水田由于干旱缺水被迫改成了旱地。由“三送”干部、当地镇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来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抗旱。
当日,记者在窑塘村看到,“三送”干部、当地镇村干部和当地村民一同清理淤塞的水渠。村民管兰秀家种有半亩水稻,她对记者说,由于连续20多天的干旱,田里的水稻都快枯死了。“三送”干部及时来帮助村民抗旱,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村民朱喜生告诉记者,他家的水田离最近的水井约有200米,由于干旱,地下水水位较低,在一个小时之内,他们只能抽取10分钟左右的地下水,因为抽水泵工作10分钟左右,便要中断抽水,否则会因为没有水而烧坏水泵。在田地周边,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当地村民正在翻整土地。
贡江镇水管站站长袁金良对记者说,当地政府和水管部门工作人员每天都在田间地头,想方设法指导农民缓解旱情,由于连续干旱缺水,窑塘村约有60亩的水田被迫改成了旱地,改种其他耐旱的农作物。目前,这里的村民正依靠水井和附近的池塘之水缓解旱情,但是,对于水田来说,这些水显然不够灌溉,仅能勉强维持庄稼生长。
村党支部书记朱佛喜告诉记者,村里种植有270多亩水稻,是水稻主产村,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当地已经有20多天没有降雨,田地里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了90%左右,如果旱情延续,将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
看到这一情况后,“三送”干部和镇村干部都非常着急,为缓解旱情,该村根据各村民小组的情况,挖了5口水井,目前已有3口水井投入使用。同时,当地的镇村干部、水利专家和“三送”干部每天都会深入田间地头,清理水渠,指导村民抗旱救灾。当日下午,村里收到县里送来的水泵等抗旱物资,这些物资将被及时发放到各个村民小组,用于抗旱,减少村民的损失。(卢晓炜 记者廖祥云)
“你们来得真及时”
“你们来得真及时,要是再旱三四天,我这茬西瓜就要亏本了。”昨日上午11时许,烈日当空,赣州市发改委驻宁都县赖村镇围足村“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组送来了水泵及配套设施,及时为浙江客商李永佳解决了300多亩大棚西瓜的浇灌难题。
由于近期降雨偏少,该县出现旱情。作为该县旱情最为严重的村之一,赖村镇围足村农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到了500多亩。面对旱情,市发改委驻围足村“三送”工作组要求每名队员和一名村干部结对定点联系一个村小组,充分利用在“三送”工作组帮助下兴建的“惠民渠”“惠民水陂”等水利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案,解决村民用水难题,并及时筹集资金3000元新购5台水泵及配套设施,统一调配水泵50多台,重点保障全村西瓜基地、牛蛙基地、种植大户、困难家庭等灌溉用水,把服务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针对围足村张塘小组灌溉农业用水困难的情况,“三送”工作组还多方争取项目,筹集资金,目前,总投资12万元的围足村张塘小组二期水陂工程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以解决周边223亩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据了解,在“三送”干部的帮助下,围足村已有300多亩旱田得到有效灌溉,受益农户65户,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村民们都说,“三送”干部真是“及时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杨伟辉 刘名君 记者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