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核心提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合肥金融业飞速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初现成效,金融业不仅发展成为合肥的支柱产业,还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反映合肥金融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今日起,本报联合市金融办推出系列报道《推动金融腾飞 支持经济发展》,真实、客观反映全市金融业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成绩及未来发展规划。
8月1日,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来肥考察,正积极考虑在合肥设立分行;8月4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到滨湖新区为其区域后援中心选址……近年来在加快建设与发展中,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金融招商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吸引了一批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的目光,纷纷选择落户,助力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速崛起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到滨湖新区为其区域后援中心选址,一路上滨湖新区高楼林立,商铺繁华,绿化宜人的现代化大城市气息,尤其是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均聚集的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让其副总裁王和接连点头表示称赞。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样,随着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的推进,引得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一片倾心、入驻。
从2009年11月26日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首个后台服务中心——工商银行后台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目前工行、建行、浦发行、中行、农行、邮储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平安集团8家总部级后台服务中心先后入驻,交行、华夏银行、中国人寿等多家机构已表达入驻意向。
伴随着金融大鳄的入驻,在巢湖岸边,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正在崛起。
区域性金融中心成雏形
7月29日至8月1日,皖粤经贸合作活动上,东莞银行行长葛锡军表达了要在合肥设立7到8家支行的意愿。“我们在合肥市场上做了调研,发现东莞银行的产品在这里很有市场,双方找到了契合点。”葛锡军表示。
尽管看到了合肥的优势,但葛锡军来得稍微有点晚了。在东莞银行之前,目前已经有29家银行在合肥开业。除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华夏银行、九江银行、进出口银行、杭州银行等已经纷纷抢滩合肥这块“风水宝地”。
银行业金融机构聚集合肥之外,其他金融结构也毫不示弱。目前,合肥还有证券法人机构2家、非法人机构24家、营业部43个,保险法人机构1家、分支机构37家,信托法人机构2家,期货法人机构3家、非法人机构(营业部)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7家,小额贷款公司64家,典当公司52家、风投机构21家和租赁机构1家,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现雏形。
金融业成为合肥支柱产业
伴随着一批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等纷纷落户合肥,也带动了合肥金融业的发展。
2010年,合肥金融业增加值达151.06亿元,同比增长30.46%,占全市GDP的5.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3.58%。实现税收31.1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7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左右。金融业已当之无愧成为合肥市支柱性产业之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兴起对合肥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力。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金融产业有其特殊性,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合肥金融业的兴起,势必助推合肥其他产业快速发展。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