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如何看待中国概念股在美遭遇“寒流”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齐平 王璐 谢慧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3日

    8月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江波制药在停牌两个多月后退市。自今年3月以来,这是第23家中国公司股票在美遭到停牌或摘牌。质疑、诉讼、调查,破发、停牌、退市……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整体遭遇做空的“寒流”。中国概念股究竟怎么了?中国概念股遇到的是短暂的市场风险,还是将进入长期下滑通道?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窗口是否会就此关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是否会因此放慢?当美债危机令全球经济走势再次扑朔迷离之际,我们对此需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中国概念股,一个不断壮大的板块

    □企业在海外上市,除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外,更有助于国内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接受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规范的锤炼,进一步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

    □截至目前,仅在美国各类资本市场就形成了由大约1000家中国上市公司构成的庞大方阵,这其中既有基础设施类公司也有高新技术型企业,既包括制造业企业又包括服务业企业,既有一批“国”字头的大企业更有众多中小民营企业


    “中国概念股是相对于海外市场来说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那些在中国注册的、或者在海外注册但与中国业务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海外上市公司,都可以算做中国概念股范畴。”

    企业在海外上市,除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外,更有助于国内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接受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规范的锤炼,进一步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从1992年华晨汽车以存股证方式赴美上市以来,中国各类企业赴海外上市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从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海外市场上市,到本世纪初以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中国各类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步伐不断加快,体现出股权结构多元化、行业种类齐全化、市场门类多层化的特点。

    在各国资本市场中,美国资本市场以其体系完善、发展成熟、流动性强,成为众多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截至目前,仅在美国各类资本市场就形成了由大约1000家中国上市公司组成的庞大方阵,这其中既有基础设施类公司又有高新技术型企业,既包括制造业企业又包括服务业企业,既有一批“国”字头的大企业更有众多中小民营企业。

    近20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之路并非一马平川。由于海外资本市场与中国资本市场在监管体系、信息披露、内控规则上的种种不同,中国上市企业因“水土不服”而“交学费”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1994年,由于一些中国企业业绩与预测差距过大,股价一度出现深跌;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新浪、搜狐、网易三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门户网站也面临跌破发行价和退市之忧……

    不过,放到一个近20年的周期来看,中国概念股的股价波动与美国两大股票指数道指和纳指的走势基本一致。从总体上说,中国概念股的投资者得到了超过市场平均值的回报;中国企业也通过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约束,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要求的、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架构,构建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发展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讲述的是一个交易所、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多方共赢的故事。

    因此,当又一轮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高峰到来时,市场各方充满期待。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居高不下、股市低迷;而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吸引了投资者的眼光。在各方的期待和促成下,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数量骤然增多,一批分属互联网、新能源、教育、医疗、旅游酒店等新兴成长型产业板块的中小民营企业接连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此时的海外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股又被注入了“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涵,备受投资者青睐。

    据中国经济网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股价几乎全线上涨,平均收益在130%左右。有评论认为,中概股成了低迷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强心剂”。二级市场的火爆促进了一级市场的繁荣。彭博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41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主要交易所成功IPO(首次公开发行),是1990年以来中国公司在美主要交易所成功IPO数目最多的一年,当年共筹募资金达37.9亿美元,超过前两年的募资总和。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