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潮涌瑞州千帆竞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超越自己,须有不一般的大气魄。高安,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去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建筑陶瓷、汽车运输两大产业税收分别过亿元;23个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均跃过千万元台阶,瑞州街道、八景镇迈入“亿元乡镇”行列;国家重点工程——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并将在境内设站,告别了高安无客运列车的历史;八景货运铁路编组站已竣工,成为全省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

  “十一五”期间,一个个历史之“最”,写下了“高安创造”的辉煌。它犹如巨大的“强心剂”,再一次激发了高安人力争上游的信心、奋发进取的斗志。

  科学决策彰显特色

  高安,曾经的全省十强县市,有过无比风光。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十强”的光环渐渐褪去。最近召开的高安市党代会和“两会”审时度势,明确今后5年的任务是“1357”:即围绕“争创全省十强县(市)、冲刺中部二十强”这一目标,依托园区、产业、城镇三大升级,推进建筑陶瓷、货运汽车、机械光电、文化休闲、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实现经济实力、转型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环境、民生改善、社会管理、执政能力等七大飞跃。

  做大经济总量。围绕建筑陶瓷、机械机电、货运物流、光电等重点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前10强,着力引进一批有型经济、有根产业和有税企业。

  加速产业升级。对建陶产业,实行“控制性扩量、结构性提质、有序性开发”,支持建陶基地申报循环经济试点,3至5年内实现天然气替代水煤气,打造“绿色瓷城”;按照“提升物流层次、壮大贸易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服务体系”的要求,引导汽车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实现汽运大市向物流强市的“华丽转身”;把城市化作为工业化的“驱动器”,按照“科学运作、协调发展”的原则,鼓励规模开发,控制零星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兴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月29日,高安市“两会”结束的第二天。市委书记皮德艳、市长聂智胜便冒着酷暑,带领由相关职能部门50多人组成的党政代表团,马不停蹄赴修水、武宁、湖口、八里湖区等地,观九江之变,寻发展之策。

  返回高安后,大讨论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以“北拓、东进、西控、南优”为思路,以打造30万人口中等城市为目标;以“一年拉框架、三年搬新家、五年成规模”为要求,完成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瑞阳新区控规编制;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将“三镇一基地”打造成城市副中心……

  产业升级印证实力

  产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今日高安,一个个“省字号”园区如璀璨明珠。

  继成功创造“高安速度”、“高安现象”后,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被列入全省十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去年上交税收超亿元;工业园区园中有园,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孵化”出江南机械机电特色产业园、光电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园区落户企业达130家,吸纳2万多人就业;货运汽车产业基地尚在建设中,广西玉柴、中集东岳等多家企业就前来考察,并吸引了近10家企业落户,总签约资金达7.8亿元;以“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全力支持陶瓷总部经济城、九洲果业、中国高安农产品食品数字可追溯科技示范园、宜春学院高安新校区等项目加速推进。

  为完善功能,提升承载能力,近三年来,该市投入10多亿元用于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园区道路56公里,硬化路面79万平方米;兴建沙湖地表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兴建建陶基地污水厂,日处理污水4万吨;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园区污水2万多吨;加大变电站建设力度,全市境内各类变电站达11座。

  与此同时,国家重点工程沪昆高铁在境内全长78公里,并将在城北3公里处设火车站,2013年竣工后,三小时可到达上海、深圳、福州等沿海城市;国家能源工程——川气二期和西气二期工程均从该市穿过,并分别设立大型门站和江西省中转站,实现向建陶基地企业集中供能,两大能源工程的建成,使高安成为江西天然气管网的枢纽。这两大工程,将为高安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巢好凤翩跹。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签约资金8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完成财政收入8.25亿元,同比增长44.08%。

  倾情民生诠释方略

  “增进民生福祉”!这样的话语,醒目地出现在不久前召开的高安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

  改善民生,成为高安“十二五”发展的最大主题。

  该市把今年确定为“民生改善年”,通过实施保障工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凡是事关民生的问题,必须快研究、快解决;凡是事关民生的工作,必须快落实、快推进;凡是事关民生的资金,必须快投入、大投入。”在高安,“快”字当头抓民生,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经济实力的提升,鼓足了改善民生的底气。

  该市每年将新增财力的八成以上,用于城乡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民心工程建设。今年以来,通过“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金蓝领工程”和“阳光工程”等活动,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投入5亿多元小额信用贷款,扶助5000多人实现创业梦想;为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该市不断加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参合率分别达到了100%、93%、95.74%。

  为切实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该市启动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6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6亩,按照绿色、健康、文化、和谐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廉租住房500套、经济适用住房162套、公共租赁住房120套。该项目同时建设休闲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潮涌千帆竞,风来满眼春。高安,吹响了新一轮赶超发展的号角!

  解鸳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解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