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5.44倍!当民生银行于8月17日交出中报每股收益0.521元的良好业绩,投资者根据前一日的收盘价5.67元计算后发现,民生银行的动态市盈率竟然只有5.44倍,为A股市盈率最低。
银行股已然经沦为了“大白菜”——便宜、日常生活少不了,却也食之无味,少人问津。
银行股,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国内外天灾人祸的打击,还是咎由自取的“报应”?是巴菲特、史玉柱眼中的香饽饽,还是索罗斯、王亚伟脚下的皮球?如今,屡创历史新低的A股银行股估值,将迎来黎明前的最后黑暗,还是永远倒在了历史的车轮下?
市场表现 估值迭创新低银行股就是不涨
在披露中报后,民生银行的股价结束了前期的上涨,出现回调。截至8月19日收盘,民生银行的动态市盈率只有5.4倍。
民生银行只是A股银行股的一个缩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迭创历史新低,然而,无论是估值还是优异的财报,都始终无法成为银行股上涨的动力。
业绩与反弹背离
截至8月18日,A股16只银行股中有5只公布了半年报,表现上佳。其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发展A,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民生银行和深发展A的净利润增幅更是分别达到58%和56%。从业内的预测看,银行股上半年整体营收平均保持30%以上的增幅还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银行股的高增长并没有给股价多大的刺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无论是6月底的反弹,还是近期的行情,银行股都没有太好表现。
6月底,在期待中期业绩向好,紧缩政策放松的背景下,“七翻身”行情提前启动。然而,此时的银行股却拖累着市场的步伐。
统计显示,6月21日起,大盘开始反弹。此时,工、农、中、建等国有大型银行股,确实出现了不错的反弹,但其他商业银行股却滞涨明显。
6月21日~7月18日的反弹中,上证指数上涨7.46%,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中报高增长的银行股却出现滞涨,涨幅依次为1.82%、4.04%、3.63%,和-0.86%。
而从7月19日开始,银行股又开始领跌。在7月25日的暴跌中,沪指下跌2.96%,民生银行、
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的跌幅均超过了3%。
8月9日以来,大盘再次出现反弹。在中报的配合下,此时的银行股表现比前期强得多,更有护盘的意味。在8月9日~8月15日里,沪指上涨3.96%,华夏银行的涨幅高达11.52%。不过,此时的大型银行股却涨幅偏小,中、农、建三大行的涨幅只有2%左右。
估值底部在哪?
在银行股中期业绩超预期增长,股价却远跑输中小市值股票甚至是跑输大盘的情况下,银行股的估值已经非常低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统计显示,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早已创出了历史新低。
资讯显示,从周数据上看,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最低为7.87倍,出现在8月5日。这里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周数据中,从2005年至今的数据里,银行股市盈率最低的20个数据中,除了一个是2010年12月31日以外,其余均是2011年的;二是,月数据中,最低的3个市盈率依次是7.92倍、8.14倍、8.4倍,分别为2011年的8月、7月和6月。
以上数据说明,银行股的估值在2011年创出新低,且始终在绝对低位。特别是近3个月里,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更是屡创新低。
对此,投资者不禁会想,难道现在的银行股市盈率,比2005年的998点、比2008年的1664点时,还低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从周数据看,2005年998点区域,银行股最低市盈率出现在2005年7月8日,为15.41倍;2008年1664点区域,银行股最低市盈率出现在2008年10月31日,为9.51倍。
显然,现在的银行股的估值比历史大底时还低得多。不过,正如数据反映的,大盘跌,银行股也跌。银行股的估值在近3个月持续创新低,“底”在哪儿?
\投资“面相”\取舍银行股:大佬的贪婪和恐慌银行股的历史低估值并非没有引起市场关注。面对银行股的低估值,大佬、机构们,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多头认为“人弃我取”的时候到了,加仓了银行股;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空头,则紧盯欧美债务风险,减持了银行股。巴菲特的“贪婪”
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是,“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如今,他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银行股身上。
美国证监会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股神”在今年二季度大举买入零售和银行股。这其中,巴菲特在3个月报告期内增持富国银行970万股,即2.75%。据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676亿美元的投资市值中,有高达37%的比例是金融股。“股神”显然是在豪赌银行类金融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银行股遇到了A股银行股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业绩增长与股价走向的背离。就在巴菲特增持的二季度,侧重于储蓄等传统业务的富国银行利润同比大涨29%。然而,富国银行股价当季却累计下跌约12%,第三季度以来,跌幅也达到了11%。
史玉柱的“窃喜”
或许与巴菲特的决策理由不一样,但国内的一位资本大腕也“恋”上了银行股。
今年3月到7月间,“巨人”史玉柱耗资38亿余元,42次增持民生银行。据港交所信息,截至7月15日,巨人旗下的上海健特持有民生银行A股股份已由年初的1.47亿股增至8亿股,持股比例相应由0.65%增至3.54%,其增持价格多在5.7~5.9元。
民生银行股价虽在近日出现了较大幅度反弹,但截至8月17日中报披露当天,其股价也只有5.6元。也就是说,史玉柱依旧被套其中。史在微博上表示,“增持民生,非投机性买卖,属长线战略性投资”。
8月16日晚间,在民生银行中报披露后,史玉柱再次在微博上发文:“7.17至8.17不能增持民生银行。期间股价大跌,账面浮亏,被不少分析师和网民嘲笑没眼光。我暗自窃喜,若干年后熬到民生每股盈利2元多、每股净资产12元,巨人如果部分减持,他们就不好骂我黑心没道德了;中国投机思维的分析师和股民有点偏多,资本市场需要多些长线投资者。我大言不惭吧?”
索罗斯的“做空”
相比巴菲特在银行股上表现出的贪婪,“大鳄”索罗斯则依旧看衰银行股。
资料显示,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在二季度将富国银行总共342.74万股股票,花旗集团总共287.3903万股股票悉数抛出。对此,索罗斯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同时表示,欧元区银行业杠杆率过高,需要抵御对手风险。鉴于此,这些银行需要提高股本。
显然,对欧美银行抵御风险的担忧,成了其做空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冲基金经理鲍尔森也在银行股上下足了功夫,虽然其操作更像是调仓,但也偏向索罗斯的一边。根据SEC披露的文件,截至6月30日,鲍尔森增持了1310万股富国银行,但减持了780万股花旗、6320万股美国银行。
此外,“商品大王”罗杰斯虽没有明确地对银行股表现出喜恶,但他却看衰美债。要知道,美国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债,美债跌,银行自然会有损失。
王亚伟的“精明”
同样是在A股市场,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在银行股的态度上与史玉柱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2010年年报,华夏大盘的十大重仓股里面,银行股有4家,分别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华夏策略持有银行股共3家,为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
2011年一季报显示,王亚伟在减仓银行股。其中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的十大重仓股中均只剩下交通银行。
2011年中报,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的十大重仓股中已经不见银行股踪影。
其实,在看淡银行股方面,国内的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与王亚伟保持着一致。比如光大银行,易方达50指数基金曾在一季度减持了2600万股,不过当时该基金依旧为光大银行的第一大流通股东。然而在二季度,该基金索性从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消失了。
外资抛售银行股
除国内的基金经理们在过去的半年逐渐远离银行股,境外机构也在大肆减持中资银行股。
统计显示,早在今年1月份,工行就在港股市场遭遇摩根大通的减持,减持股数合计5.01亿股,涉及资金逾29.74亿港元。随后的5月,资本研究和管理公司又对工行减持约2.71亿港元。
今年的2月和5月,资本研究和管理公司分两次减持农行,涉及资金逾5.7亿港元。
今年7月,淡马锡减持中行51.88亿股,折合188亿港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银行正与科威特投资管理局和卡塔尔投资管理局举行排他性谈判,计划向这两家机构出售其持有的建设银行股份。
目前,美国银行持有建设银行255.8亿股,约占总股本的10%。8月29日解禁期之后将有236亿股可以出售,价值约170亿美元,剩余部分将在2013年时可供出售。知情人士说,美国银行打算出售持有的一半建设银行股份,以筹措资金满足“巴塞尔协议Ⅲ”对一级资本金的要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