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王端 刘卫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香港收获“金融礼包”
对香港确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中央政策给足,接下来就看香港怎么做了
中央11项金融措施“挺港”
1.容许外商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人民币FDI)
2.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
3.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即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200亿元
4.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扩至境内非金融机构,初步决定今年境内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进一步提高到500亿元人民币
5.财政部国债成为长期制度安排,并逐步扩大规模
6.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
7.认真落实CEPA协议相关优惠措施,中国银监会加快审批港资银行在广东省以异地支行形式设点布局
8.支持港资银行在内地分支,允许内地港资法人银行参与共同基金销售业务
9.推动境外央行、人民币清算行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市,鼓励香港创新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
10.支持香港的保险公司设立营业机构或通过参股的方式进入内地市场
11.鼓励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
“天好,心情好,香港更好。”8月16日,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首次访港的李克强,微笑地对迎接他的香港特首曾荫权说,似为次日送上中央的政策“大礼包”铺垫。
在8月17日“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李克强宣布多项中央力挺香港的措施,涉及金融、经贸及粤港合作等36项惠港措施,其中金融方面的11项,尤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措施备受瞩目,包括在内地推出具有“半直通车性质”的港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香港企业以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FDI)、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又称小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扩大境内机构来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等。
这些均是港府为巩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而向中央争取多时的措施。此次中央一次性给予的举动,令各界诧异于中央对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掌控。在论坛台下聆听李克强演讲的海通国际总裁林涌,就用“意料之中但又出人意料”向财新《新世纪》形容他的感受。
中央的大礼令香港“甜在心头”。不过,综观中央此次送出的大礼,在满足香港之前提出的建立人民币回流渠道需求同时,额度上不算“贵重”。如人民币QFII初期的200亿元规模,相对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及增长态势,开口尚小,亦尚待细化规范。
“无论如何,现在中央已经做足了,接下来就要看香港如何做了。”一位关注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的资深市场人士说。
五大回流渠道完善
8月16日,李克强一行到达前,一架黄白色的直升飞机,就拉载着巨大的广告横幅“人民币国债在港发行”于中环上空盘旋了整个上午。
这是李克强出任副总理以来首次访港,而陪同李到访的中央官员的层次之高亦属近年罕见,包括发改委主任张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央行行长周小川等。
李克强全方位向香港送大礼,据香港《经济日报》引述未具名人士说,事前得知消息的特首曾荫权十分高兴,因为部分措施步速之快,也出乎港府意料。据上述人士透露,中央此时全力挺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得最坦白,就是因为目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欧美近来出现危机,增加未来不确定性。而此时内地和香港必须加强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
在金融方面,此次中央推出了容许外商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人民币FDI);内地推港股ETF;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初期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发展体扩至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机构今年在港发行点心债规模达500亿元人民币;财政部国债成为长期制度安排,并逐步扩大规模;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扩至全国31个省市等11项措施。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向财新《新世纪》记者指出,综观此次中央11项金融惠港措施,“一方面是资本管制的开放,增加(人民币)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币在国际投资中更广泛的使用,而不光在贸易结算方面。”
此次中央金融礼包,即主要从两方面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一是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方式,即RQFII,投资境内证券和金融市场;二是支持香港企业用人民币赴内地进行直接投资,即RFDI。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港期间表示,要开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试点,尽快修改不适用的外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至此,离岸人民币的回流已有五大渠道——在贸易层面,主要是进口的贸易结算;在投资层面,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回流渠道,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和此次推出的RQFII,以及RFDI。此次,中央推出的11项惠港金融措施中,总计有六项涉及完善和拓展人民币回流渠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