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雄鹰高飞天地宽——鹰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纪实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不到鹰潭不知‘道’。”这是鹰潭市的一句旅游广告词。日前,记者在鹰潭采访,所见所闻让人震撼。“鹰潭的天地不算大,就是那么两县一区,人口一百多万,是个小市,小市大作为,小市干出了大事情,小市出现了大产业,小市出现了大格局。从这个方面来说,鹰潭就好像一只腾飞的雄鹰,发展迅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近日在鹰潭调研时如此评价。

  鹰潭,地域面积约355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20万。虽然是小市,但鹰潭人在实施“四大一新”\(大铜产业、大物流业、大旅游业、大框架城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之后,经济社会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规划目标,而且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鹰潭风光秀丽的东湖公园

  A 世界铜都构想实至名归

  提起鹰潭,大家自然想起了“世界铜都”这个美誉。鹰潭市政策研究室主任祝春明说,“5年前,当鹰潭市提出打造‘世界铜都’时,外界一片哗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从全球范围看,智利是第一产铜大国,而圣地亚哥则是铜产量最大的城市,堪称世界铜都。一些人甚至认为,鹰潭打造“世界铜都”只是一厢情愿。但精明的鹰潭人相信,事在人为。本世纪初,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对地处中部省份的鹰潭地区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而从全球格局看,铜产业尤其是铜材加工方面,只要做成“中国之最”,就是“世界之最”。南昌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尹继东分析,2007年中国矿山产铜居世界第七位,粗铜和标准阴极铜居世界第三位,铜加工材居世界第一位。在这种背景下,具备一定铜产业基础的鹰潭提出打造“世界铜都”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鹰潭辖有“中国最大铜工业生产基地”之称的江铜,在全国铜产业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具有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和共识效应,这是“世界铜都”产业定位的基本依据。

  坐拥“天时、地利”,2007年5月10日,鹰潭市召开千人大会,郑重地发出建设“世界铜都”的口号:以江铜为依托,以壮大铜产业为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到“十一五”末,力争实现铜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铜材加工能力超过120万吨,铜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江铜综合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前三强。通过实施一系列谋略与举措,如今,鹰潭已聚集国内各类铜企业106家,铜加工能力达到180万吨,形成了从废铜回收、铜冶炼到铜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加工的完善产业链,产品有八大类两百多个品种。

  事实胜于雄辩。

  2007年5月10日,鹰潭人提出打造“世界铜都”的梦想,2010年11月25日,这是鹰潭人欢欣鼓舞的日子,该市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046亿元,同比增长63%,成为江西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元产业”,此时被称为“世界铜都”,鹰潭已实至名归。鹰潭,正以铜项目为抓手,以大手笔的态势构建铜产业集聚效应。

  B “四大一新”助推经济腾飞

  大铜产业只是鹰潭人抓经济发展的一个例子而已。鹰潭人认为,经济要腾飞,不要靠单条腿走路,必须学会双腿走路,这样才能夯实经济基础。2007年5月,鹰潭市在实施大铜产业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大物流业、大旅游业、大框架城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大一新”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大铜产业的同时,离不开发展物流业。如今,在鹰潭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物流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1家,税收超百万元物流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0家。来自鹰潭市物流办的最新消息,2010年,鹰潭全市物流企业达186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31家,物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税收2.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8%、135.4%。今年上半年,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35%。

  旅游经济方兴未艾。围绕打造道教旅游胜地,鹰潭人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去年龙虎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据悉,仅今年上半年,鹰潭就接待国内游客417万人次、增长32%,实现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增长36%。

  在建设大城市框架方面。鹰潭人将道教文化与生态宜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将通车的信江大桥设计取意鹰潭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髓;在鹰潭城区和沪昆高速鹰东连接线的路口处,一座崭新的、重达10.6吨的巨型铜雕“神鹰悦潭”傲然矗立。这尊铜鹰是新世纪鹰潭时代精神的体现,预示着鹰潭正像雄鹰一样张开强劲有力的双翅,凌云九霄,翱翔蓝天。如今,鹰潭已构建了以月湖主城区为中心的“15分钟城市生活圈”,“四区合一”(贵溪城区、余江城区、龙虎山景区、信江新区)的大框架城市格局已具雏形。

  在发展大框架城市格局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新农村建设。鹰潭的农村垃圾“2+5”模式可谓在省内家喻户晓。如今,鹰潭的3500多个村落社区和30多个乡镇做到了生活垃圾日日清,每天处理垃圾约500吨,90%的集镇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

  C “双引擎”拉动工业经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铜价大幅下跌,鹰潭市成为全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设区市之一。通过充分调研,鹰潭人开始反思,地方工业中,铜产业比重偏大、铜产业中粗铜加工企业偏多,于是又提出了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的发展思路。在促使铜企业由粗铜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扶持非铜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改变过去地方工业“一铜独大”的局面。

  在鹰潭市工业园内,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不仅仅是铜产业。鹰潭人还结合自身产业的配套优势和区位优势,优先发展节能灯、医药、制鞋、新型环保建材等非铜产业。

  美运鞋业是落户鹰潭的第一家大型外资制鞋企业,现在,该公司已具备180万双成品鞋的年生产能力,并成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爱威亚在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该市抢抓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确定了电线电缆、水暖卫浴、印刷电路板等六大铜关联产业作为重点招商产业,日本万宝至微型马达项目、德国埃尔斯特年产15万台工业水表项目、新加坡艾思艾液体绝缘材料项目等一批重量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在该市近年来引进的上百个投资超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中,非铜产业项目占了五成以上。

  十一五期间,鹰潭人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铜产业和非铜产业“双引擎”,拉动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铸就光荣。勤劳的鹰潭人经过不懈努力,“世界铜都”、“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世界自然遗产地”、“绿色生态城市”……一个个梦想,一份份期待正变成现实。如今的鹰潭,已从一个区域小市、经济弱市,逐步成长为独具特色的经济小巨人。

  来自江西省有关部门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鹰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5.5亿元,增长10.9%;鹰潭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8.3亿元,增长10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0.4个百分点和62.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9亿元,增长38.6%,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36.9亿元,增长4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9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60元,增长22%。

  鹰潭这只雄鹰正张开双翼奋起腾空,在红地上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首席记者钟金平、实习生洪宇希 文/图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责任编辑:钟金平、实习生洪宇希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