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鹰潭市:小天地里唱大戏(图)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现在厂房根本不够用,正在和开发区商量要扩建厂房。”鹰潭兴业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国辉近日好忙。作为一家依靠于铜产业的公司,兴业电子2007年在鹰潭落户后,发展便进入快车道,去年产值已达到10亿元,现在投资2亿元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生产线正在建设,“2013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邓国辉捕捉到了在鹰潭大施拳脚的机会。

  鹰潭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只有两县一区,人口才一百多万,但却在小天地里唱出一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戏,以乘法启动加速起跳。

 

鹰潭快速发展的工业。

 

铜产业已成为鹰潭的支柱。

  A 铜产业的世界级设想

  鹰潭在全省十一个设区市中是个小市,却打造出江西省设区市的第一个“千亿产业”。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29.6亿元增加到1327.8亿元,今年上半年,铜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4.6亿元,增长63%。“世界铜都”的打造已粗具规模。

  几年前,当“世界铜都”的设想提出时,迎来的不是赞誉,而是疑虑。“‘中国铜都’也许有可能,‘世界铜都’不可思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鹰潭不可能有进军世界的机会。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永远只在行动中。鹰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紧密结合,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打造铜产业聚集高地、发展铜精深加工、提高铜产品附加值紧密结合,铜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目前,金田、兴业、宏磊、万宝至、光宝等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鹰潭市建委办主任吴炳生告诉记者,鹰潭铜产业集聚态势十分明显,初步实现了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的转变。如今,全球最大的微型马达生产企业日本万宝至、全球最大的电脑变压器和连接线生产企业中国台湾光宝集团落户鹰潭,全国五百强企业浙江金田、全国铜板带前三强企业宁波兴业、全国漆包线生产龙头企业宏磊铜业等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产品有8大类200多个品种。同时,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水暖卫浴、电子电路、电线电缆、变频电机等铜精深加工企业陆续落户鹰潭。全市三个工业园区已集聚一大批铜加工企业,强化了专业市场功能,延伸了铜产业链,逐步形成了铜产业集群,释放出巨大的集群效应。如今,全市GDP的约50%、财政收入的约60%、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约90%来自于铜产业,铜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

  鹰潭,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铜工业的“领头羊”,正向着世界级的目标迈进。

  B “流动矿山”的吸引力

  光宝科技(鹰潭)有限公司主要是为光宝科技提供充电器里的变压器,而光宝科技的充电器主要供给苹果、戴尔、惠普等公司。在鹰潭的这家公司年消耗铜杆裸铜线、漆包线等铜材1万多吨,该公司制造部部长龚国明说,光宝科技已有意把充电器的生产线转到鹰潭。这一转的背后,鹰潭所拥有的铜资源优势无疑起到关键作用,而鹰潭在内陆地区第一个建成“圈区管理”的铜拆解加工园区,打造了一座“流动矿山”,使得鹰潭对客商充满了吸引力。

  得资源者,得天下。鹰潭市充分利用“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字招牌,打破常规,在内陆地区第一个建成“圈区管理”的铜拆解加工园区,入园企业持续增加,年拆解能力提升到69.5万吨。同时,鹰潭市把做大做强铜产业的着力点聚集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上,大力推进“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铜冶炼基地、铜加工基地、废旧铜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开展了铜产业技术攻关课题103项,其中60项列入省部级攻关课题,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项27项;铜产业专利技术拥有量达434件,其中发明专利41件,实用新型393件,专有核心技术14件,均为国内专利;此外,在铜采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拆解方面,也有多项技术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先后落户鹰潭,还帮助兴业、宏磊等7家铜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全市铜产业产能大大提高,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其中,鹰潭乌尔巴兴业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投产的大卷重高精度铍青铜板带项目,改变了我国同类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些汇集高科技和专业人才的基地、中心,为该市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工业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设备研制、工程化应用、技术标准及评价等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大大增强铜产业软实力,鹰潭“世界铜都”建设正站在科技、人才的高地上。

  C 大项目推动下的大发展

  随着铜产业的发展,鹰潭的物流业随之快速崛起。几年前,鹰潭跑货运的车辆没有多少,还多挂靠在外地公司名下。如今,鹰潭海关正式成立,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建成使用,逐步形成了“大流通、大通关、大口岸”格局。成功引进中铁物资公司、台湾世邦国际物流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正在形成。2010年,该市物流企业达186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31家,物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税收2.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8%、135.4%。今年上半年,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35%。同时,围绕打造道教旅游胜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17万人次,增长32%;实现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增长36%。

  大项目的落户带动鹰潭大产业的发展。五年来,鹰潭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38个,累计完成投资477.6亿元。尤其是在今年,在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仅上半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34个,总投资额300多亿元。同时,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二五”规划,储备重大项目218个,总投资1300亿元。为促进项目的落实,鹰潭市实行片区负责制,把中心城区建设分为信江新区、旧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龙虎山景区四大片区来推进,每个片区由一名市委常委负责,每个项目由一名市四套班子领导作为责任领导,涉及重大事项,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四套班子领导作为责任领导,涉及重大事项,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四套班子联席会议调度解决。同时,严格督查问责,成立了重点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对每一个项目明确了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在开展专项督查、网上督查、督查调研的基础上,对已开工项目,实行每日现场督查。

  一批批重大项目的落户,使得鹰潭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鹰潭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342.7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3.5%;实现财政总收入55.1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9.3%;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长36.7%。今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5.5亿元,增长10.9%;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8.3亿元,增长10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排位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9亿元,增长38.6%,增幅在全省排位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36.9亿元,绝对值位列全省第二。

  鹰潭,这个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评价为“是个好口子”的地方,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

  文/图 记者郭宁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责任编辑:郭宁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