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6日
我省今年早稻生产克服了春夏连旱和旱涝急转的双重影响,迎来了一个丰产丰收年。8月9日,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预计,今年我省早稻面积2076.38万亩,早稻亩产376.7公斤,比去年增加41公斤,增长12.2%;总产比去年增加76.7万吨,增长10.9%。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各地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总产405亿、农民增收11%以上的工作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面临“五个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局长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虽然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出现较好的势头,但从全省来看,仍面临“五个压力”。
——农业防灾减灾的压力加大。据分析,今年出现伏秋旱的可能性极大,农业抗旱将面临严峻形势。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的发病概率大于往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处于易发、频发季节。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当前,农业劳动力用工紧张,土地流转成本大幅上涨,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空间有限。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来看,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压力不断加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从农产品市场来看,产品销售难度加大。下半年是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市场供给充裕,供需矛盾突出。同时,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的难度加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压力加大。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确保供应
中晚稻生产占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60%,要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关键在下半年。而抓好中晚稻生产的突破口在于重点做好“四强化”:强化面积落实,确保晚稻面积2400万亩以上;以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为重点,加强中晚稻生产的田间管理;强化技术服务,重点推广超级稻及良种良法配套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各项技术,努力提高单产。要抓好抗旱减灾,就须及时修理排灌设施,开展渠道清淤,保证二晚生产用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全力以赴抓“菜篮子”产品生产,重点落实蔬菜生产项目资金,稳步提高城市蔬菜尤其是叶菜类的自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
省畜牧兽医局负责人提醒,抓好畜牧业的重点要放在落实畜牧业四项补贴政策上,强化生猪市场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引导养殖户科学补栏,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保持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清洁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养蜂业、水禽业和草食动物的发展。加大鱼苗投放力度,尽快恢复渔业生产能力。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的核心。要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来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紧紧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集群,加快实施“强龙、增值、富民”三大工程。在粮食、畜牧等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培育2到3个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竞争优势明显、带动面广的领军龙头企业。围绕加强服务指导,各地将推进政银企信用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下半年是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上市的旺季,认真做好农产品市场销售,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各地将通过办好各种展会,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千方百计开拓农产品市场。同时,加大优势产业的品牌培育力度,树立“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的新形象,加大农产品出口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建立农产品直销模式,减少流通成本。
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省将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深入推进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农资打假等六项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强化农兽药残留标准修订工作,推进16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报记者宋海峰 实习生宋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