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上海证券报:下一个轮到日本?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茉楠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6日

    日本债务危机引爆很可能是下一个黑天鹅事件。

  今年二季度日本债务再创历史新高。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之一,且恶化程度和恶化速度远超预期。

  在过去20多年里,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但税收缺口却越来越大。在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中,日本政府确定的财政预算为92.4万亿日元,成为迄今为止日本最高的国家预算。预计本年度财政税收约为40.9万亿日元,比2010财年增加约3.5万亿日元收入。但与此同时,新发国债规模达44.3万亿日元,靠了超过税收水平的新发国债规模才弥补了预算赤字。日本长期靠“新债补旧债”,不仅让债务越滚越大,也让国债总额和国债依存度屡创新高。

  日本财务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43.8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GDP的两倍多。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85万日元(约63万元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负债,到2011财年日本国家负债总额将达到997万亿日元,债务总水平可能会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5%。而在大地震重创了日本经济、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后,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偿债能力,债务前景堪忧,继续被降级的担忧加重。

  不过,日本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压力,依然有可以“喘息”的机会。本来,日本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2008年底,日本对外总资产余额为519.2万亿日元,连续18年为全球最大对外债权国。2010年末,日本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49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外汇存款和黄金储备分别为10205.91亿美元、137.1亿美元和326.5亿美元。此外,截至2010年底,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所得收支等在内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达17.1万亿日元,这当然可以形成债务缓冲。

  相比他国,日本的债务结构有其特殊性,主权债务具有内部消化的特点。日本国内剩余资金规模依旧庞大,93%的国债都是国内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日本拥有近12万亿美元国民储蓄和1400多万亿日元个人金融资产,债务融资能力较强。而日本央行一直通过购买日本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为政府债务融资,推行赤字财政需要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因此,日本国债收益率低,债务负担相应也较低。相对其他高债务风险国家,日本债务负担较轻。

  然而,日本大地震的重创,加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使日本的财政巩固能力变得异常脆弱,存在债务增长“失控”的风险。日本内阁府年初发表的“中长期经济财政测算报告”显示,由于经济增长不利,如果不改革税制,实施财政调整计划,到2020财年,日本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将出现23.2万亿日元赤字,国家和地方的债务总额将增加到1238万亿日元,大约相当于同期名义GDP的222%。

  按照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模型,其作用机制应是发行国债-刺激需求-经济复苏-增加税收-财政平衡,但多年来,在增加税收这一环节上总是执行不易,相反国债的规模则日益庞大,国债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税收增长速度。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而税收渠道却越来越窄,目前,唯一能让日本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就是提高消费税。日本现在的消费税是5%,而欧美国家高达15%至30%,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提高消费税,不仅遭到了国民的强烈抵制,在“扭曲的国会”也难通过。

  债务负担步入上行通道,加剧了日本的融资风险。虽然利率很低,但在越来越大的基数和复利影响下,今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将达到21.5万亿日元。目前国债收益率仅为1.0%左右,但在美债降级对全球债基的影响下,估计会抬升日本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日本政府债务负担将越来越重。

  当前日本国民的金融总资产为1400万亿日元,债务总额为920万亿日元,以现在的债务增长速度计算,只有五年左右时间能为债务“埋单”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个人资产增长乏力,国民储蓄率因此大降,IMF预计几年之内由正转负的趋势不可避免。如果日本国内的净储蓄盈余消失,靠国民储蓄支撑债务的模式也就走到了尽头。

  更麻烦的是,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导致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支出趋势性增长,使结构性赤字更趋恶化。由于医疗水平提高和老年人口医疗支出增加,日本医疗保障支出与GDP之比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从长期看,在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趋势下,高龄人口社会保障,特别是老人医疗费的迅速增加,社保支出已成日本财政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财政调整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和日本经济复苏进程中都存在着巨大潜在风险的时候。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