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两根木杆上的优美旋转 一群夕阳老人的圆舞曲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0日

一袭红袖的轻舞飞扬,两根木杆上的优美旋转,一群夕阳老人的——

高跷上的圆舞曲

□吴琦 特约记者许建平

在赣州中心城区龟角尾公园里,女子高跷队正在排练。 黄杨宁 摄

  在章贡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她们离地半米能够翩翩起舞,她们年过半百却依然活力四射,她们虽是巾帼却毫不逊色,她们就是全市唯一的女子高跷队——章贡区女子高跷队。

  近日,记者在古老的城墙边,目睹了她们练舞的身影:一袭红绸衫,一把红舞扇,一条红绸及地长,两手舞出节奏,两脚变换队形,两根木杆间随心旋转。细心赏析,会发现这就是一支高跷上的圆舞曲,它的旋律穿越古今,韵味悠长。

  ●城墙上的行走与高跷结缘

  高跷队的队长姓彭,热情、开朗,爱好运动。她说这支队伍已经组建4年了,队里的成员全都是年过半百的阿姨。彭队长说自己是在城墙上与高跷结缘的,谈到队伍的组建,她说要归功于一个人。

  “他叫刘翼鹰,会踩高跷,溜着轮滑满街跑的那个就是他。我开始是跟他学轮滑,后来觉得高跷有意思就想学,于是他就把我领到了城墙边上。”对于这段往事,彭队长记忆犹新。“学习高跷掌握平衡很重要,只要胆大心细,很快就能学会,许多人因为有顾虑不敢尝试,其实真正坚持下来还是很容易的。”

  于是,城墙上的围栏成了彭队长初学时的天然扶手,在这里,她学会了在两根木棍上寻找平衡,学会了离地半米自由行走,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缪爱珍,两人一拍即合地组建起了这支独一无二的女子高跷队。她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在城墙上练习平衡,在城墙边的凉亭里排练舞蹈。从寒到暑,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只因为心中难解的高跷情结,她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木杆上的舞蹈传文化韵味

  章贡区古老的客家高跷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项独特绝技,每逢喜庆节日,一支支高跷队伍就在街头巷尾穿行,他们身着民俗服饰,装扮成古戏曲里的造型,俗称民俗踩街。

  彭队长她们对传统的高跷表演进行了创新,结合古典戏曲和经典红色歌曲创作舞蹈,运用红绸和扇子将古老和现代完美结合,旋转变换间传递着一种文化的韵味。“我们的舞蹈都是彭队长编排的,扇子和绸子舞起来那是真好看。”队里的周阿姨介绍说。原来,彭队长退休前就一直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多年积累下来的舞蹈功底使她为高跷加进了灵动的元素。

  队员们的服饰继承了高跷的传统味道,红裤绿衫,长长的红裤一直拖到地上,遮盖了木杆的部分,让人显得特别高挑。“我们的一些长裤是用废弃的广告横幅做的,那些包装用的金色配材也是我们做服装的材料。”队里的江岚阿姨透露了她们的秘密。队里的阿姨都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她们能变废为宝,将广告横幅做成长裤,将金色包装材料做成衣服。

  随着章贡区民间高跷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女子高跷队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在中心城区的公园里,在周边县市的舞台上,都留下了她们表演的足迹,她们还多次被邀请到湖北、湖南等地参加演出,她们排演的《祖国,你好》《大中国》等舞蹈深受观众喜爱。今年9月,她们还将赴浙江淳安参加大型表演《赶集》,现在她们正精心做着准备。“我们出去代表的是章贡区的形象,任何一次外出演出我们都会格外用心,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去。”彭队长很认真地说。

  ●非遗高跷需再续华美乐章

  高跷是门古老的艺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上个世纪70年代在赣州中心城区仍活跃着许多高跷艺人,他们以赣南民间戏剧、客家灯彩为表演形式,表演者扮饰人物故事,深受群众喜爱。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艺人们渐渐老去,高跷就像其他古老的文化艺术一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踩高跷在一般人看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特别是大家觉得老年人不适合这项运动,我们在组队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彭队长显得有些无奈。队里的江岚阿姨对记者说,当自己满心欢喜地跟家人说学会了踩高跷的时候,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义正词严地要求自己放弃这个想法,但因为爱好自己还是坚持下来,还想要培养好的接班人。

  “现在年轻人都不玩这些了,对这些古老的东西兴趣不浓,反而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强,可塑性也强。”说到这里,彭队长向记者介绍了赣州市西津路小学的娃娃高跷队,她说队里20多个孩子个个胆大好学。她们去过学校当校外指导,看着这些孩子,她们感到很欣慰,希望这样的教学能一直延续下去。

  采访结束时,彭队长向记者透露了她的小小心愿。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能关心高跷艺术的发展,今年10月,在章贡区文化馆的支持下,她们的团队将会有一个专门的活动场所用于训练,她也欢迎更多对这项运动感兴趣的朋友参与进来,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她相信在各方的关心帮助下,高跷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奇葩定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吴琦 特约记者许建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