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钱晓涵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5日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渠道调查
银行每卖出一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券商就为银行拉来相等数量的同业存款。在业内,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默契。
2011年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堪称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一大亮点。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设立的券商集合理财共计51只、总规模422亿份。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其销售业绩依然大幅超越去年同期40只、371亿份的水准。
“在我们这里,部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销售力度很多时候比基金还要强。”招商银行上海某网点客户经理李静(化名)对记者表示,分行层面今年明显加大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销售的倾斜度。
毫无疑问,银证之间在同业存款、投行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券商销售集合理财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惹来了基金等机构的嫉妒。
“说白了,我们就是没有券商那么多的资源可以去和银行交换。”某大型基金公司销售主管愤愤不平之余,更多的是感慨。“其实,基金也好、券商也好,在强大的银行渠道面前,都是弱势群体。”
⊙上海证券报记者 钱晓涵
银行渠道“货柜少、商品多”
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阳光私募信托、银行理财产品……李静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受各种培训,搞清楚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产品有什么特点、预期收益率是多少、保不保本、过往业绩如何……只有弄清楚这些细节,才能向客户销售。”李静细数了一下,招商银行代销的各种产品总数,竟然多达1500余只。
在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中,李静向客户重点推荐的理财产品只有三种类型:分行要求照顾的、过往业绩出色的、承诺发行费用特别高的。“许多新产品都在排队发行,我们向客户推荐的时候只能有所侧重;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基本上没人推,也没什么人买。”
“资产管理产品发行渠道过于拥挤,这个问题我们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上海某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营销总监对记者列出了一组数字,截至今年上半年,70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着700多只公募基金产品,58家券商管理着263只集合理财产品,除券商自己的营业部渠道外,这些证券类理财产品主要都依赖银行渠道发行。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