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赣州中心城区开了不少的“2元店”“1元店”等类似的“几元店”,这些店每天用高音喇叭播放着“最后一天,全场商品一律几元”的宣传广告。然而,“最后一天”一卖就至少是一个月,甚至半年,且所卖的一看就知道是“三无”产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生意红火的“1元店”。
“几元店” 生意红火,店内常常人挤人
记者7月18日和19日走访后发现,赣州中心城区内每处人流量集中的市场或繁华路段都有一两家“几元店”。其中,除了在三康庙市场附近发现了一家“1元店”外,其余大部分为“2元店”和“5元店”,以及时下越来越多的“9元店”“10元店”。这些“几元店”内常常挤满顾客,其中以老年人和年轻人居多。这些店往往处在市场附近,店面都不大,里面摆满了各种架子和盒子,商品琳琅满目,有日常用品、文具用品、小饰品、五金电料等,甚至有化妆品。
而在这些店的出口处都会有人站着或者坐在凳子上,他们边收钱边扫视店内的情况,嘴里不停地吆喝道:“超市倒闭,清仓处理,原来十块八块的,现在都两块了,全场都两块了,谁买谁便宜……”“最后一天清仓大甩卖了,全部商品两元,买到就是赚到!”
商品质量 一看就知道难有保障
在三康庙一家“2元店”里,记者随手拿起一瓶洗发水,发现商品外包装比较粗糙,字迹模糊,而塑料包装盒和“飘柔”的几乎一模一样,可当记者仔细一看,两个字竟然是“漂柔”。该店有一款洗衣粉从外表看与“立白”几乎一模一样,但细细一看,却是“一白”。
走访中,记者观察发现,大部分“几元店”的商品外包装上,关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多数标志不全,有的根本没有任何标志,一看就知道属于“三无”产品范畴。
在东阳山路一家“2元店”内,记者看到店内除了各种生活用品外,还有眼影、眉笔、润唇膏等化妆品,但大多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名称等。记者拿起一瓶洗发水问:“这么便宜,用了会不会有问题?”老板表示“没问题”,然后不耐烦地说:“爱买不买,就两块钱的东西。”
经营手法 价格只是噱头 靠薄利多销赚钱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几元店”打着“所有商品一律几元”的招牌来忽悠消费者,店里许多东西其实另有标价。以一些“2元店”为例,店内有大量价格高于2元的商品,有些高价商品价格写得很清楚,有些商品没有与真正的2元商品区分开。
三康庙“1元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售价高于1元的商品都标明了,有些标签可能被顾客弄掉了,再说有些商品一看就知道价格不可能是1元钱。他坦言,“1元店”都是这样的,之所以喊全场1元,只是为了增加人气,吸引更多顾客进店而已。
“只要有人买,‘几元店’都是赚钱的。”曾在深圳和广州经营过“2元店”的金先生说,“几元店”里卖的都是生活必需品,虽然质量不是很好,但价格便宜,所以买的人还是挺多。
金先生说,开这种店要有源源不断的客流。繁华路段人流量较大,但店面租金较高,为此,“几元店”的经营模式就必须是薄利多销。他坦言,一般“几元店”的商品价格比超市的要低一半,甚至更多,但这些商品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过期、“三无”、山寨产品早就不是秘密了。
促销 每天都是“最后一天”
“什么清仓大甩卖啊,什么最后一天啊,他们都在这卖了快半个月了!”在三康庙市场,一名在市场出口处卖水果的张阿姨说,这些“几元店”在市场附近开了好久,印象中至少有半个月了,有的甚至几个月了。“他们都是流动的,今天在这里搞清仓大甩卖,明天又到其他人多的地方继续清仓大甩卖,有的都清仓大半年了也没见清完。”一名刘姓市民说,最近半年里,这市场都来过好几拨所谓的清仓大甩卖的“几元店”了。
7月18日,记者在章贡区沙河农贸市场走访时发现,市场内外也存在不少的“几元店”。在其中一家“2元店”内,记者对老板称身上带的钱不够,担心第二天买不到这么便宜的货时,老板安慰记者道:“我们不是卖完就没有了的,卖完了还会再进货,我们就是做这个生意,以卖这些东西为生的。”
市民 就是为了图便宜
记者留意到,在“几元店”购买商品的顾客大多为老人、妇女、学生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这些一眼就能看出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为什么还有市民依旧趋之若鹜呢?
7月19日,在沙河农贸市场,一名正在买化妆品的女孩对记者说,来这里买东西就是图便宜,质量就别苛求了,高档化妆品又买不起,就只能买这里的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了。
在走访中,不少市民坦言,知道这些商品质量并不好,就是因为觉得便宜,不过一两元钱,就买了。而且有时还真能淘到实惠,比如在其他商店很难买到的老款物品。
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目前“几元店”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家住西郊路的朱先生说,前几天,他在一家“2元店”买了一瓶洗厕净,只要5元钱。可买回后在家一用,“倒出来的液体跟水差不多,洗厕效果一点也没有”。朱先生说,东西不贵,又拿不出发票等凭证证明东西是在“2元店”买的,只好自认倒霉了。
工商 莫贪便宜
7月19日,记者就有关“几元店”的问题,分别咨询了质监和工商部门。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负责生产阶段产品质量问题。
章贡区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负责人张飞龙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消协方面还没有接到任何关于“几元店”商品质量等问题的投诉。据了解,这主要是消费者自身保护意识不强,觉得为了几元钱的小事到处跑不值得。此外,消费者购买时,商家都不会开具相关凭证,因此消费者很难向商家索赔。这名负责人提醒市民,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切莫贪图小便宜购买“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购物场所购物。
律师 虚假宣传要担责
对于目前一些 “几元店”借“几元”名义兼卖“多元”甚至“几十元”商品的行为,江西君实律师事务所吴智尧律师认为,按照《合同法》规定,商业广告也可视为要约。“几元店”宣传的“全场几元、件件几元”,内容完整、确定,应视为要约,消费者一旦作出承诺,合同即告成立,商家有义务履行。也就是说,一旦顾客决定买下商店里的任何一样商品,店主必须以其宣传的“几元”价格出售,否则,即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此外,这种行为还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着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记者刘善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