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要求办一张信用卡 有的要求有一定存款
最近,一些“老房贷”去申请7折利率时,发现
银行在给予客户优惠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条件:收取一定的合同变更费;办一张该银行的信用卡;承诺3年内不得提前还贷等等。
存量房贷利率打7折本来就是少数人的“福利”,然而对于这些少数人,银行还设了一些附加门槛,这困扰了他们。
“能够让一些老房贷享受7折利率,这是好事,但是银行还让你办张信用卡就不对了,有些人根本就没有这个需要。反正我办好了后要马上去把卡退掉。”房贷按揭者王晓峰说出了一些人的心声。
老房贷利率打7折 交合同变更费200元?
房贷按揭者罗先生是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前几天拨通了某银行一支行的电话,询问自己房贷的利率能不能打7折。银行工作人员在问了一些情况后,说罗先生符合利率7折的条件,他可以去办理利率变更手续。
“我就问银行工作人员,你们有没有设一些附加条件,对方说没有。我接下来问,那会不会收费呢?对方回答称要收200元的费用,是
贷款合同变更手续费。”昨日,罗先生告诉记者,对此,他很有想法。
沈先生的房贷按揭跟罗先生在同一个银行,但是在不同的支行。昨日上午,沈先生到该支行网点去办理了房贷利率7折的相关手续。“办理手续时,银行工作人员给了七八张表格要我填,说是都要填。那些表格中就有一张信用卡申请表。我已经有几张信用卡了,没有再办的必要。但是看到其他人也都填了信用卡申请表,我也填了。”沈先生告诉记者,他不想“因小失大”,毕竟利率7折能节省几万元的房贷利息支出,但是他拿到信用卡后马上就要去销卡。
为什么同一家银行的两位房贷客户,利率打7折的附加要求不一样?记者拨打了该行的客户服务热线,一位工作人员称,视“老房贷”客户贷款余额的不同来决定要不要收200元的贷款合同变更手续费,贷款余额少的客户不用收,贷款余额多的客户要收这个费用。
记者问这个贷款余额的分界线在哪里,这位工作人员称不知道。随后,记者试图与这家银行的一家支行联系,对方的电话一直占线。
多种附加条件 “搭车”房贷利率优惠
贺小姐的房贷按揭在宁波某股份制银行。前一阵子,她打电话去当初签订贷款合同的网点,询问自己的利率折扣情况。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贺小姐,她是符合利率7折条件的,到一定时间银行会通知她去柜台办理利率变更手续,而同时贺小姐需要开通该银行一系列综合服务,比如说开通短信服务功能,开通网上银行功能等等。
“符合条件的客户可以享受利率7折的优惠,同时我们希望客户能使用我们的综合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不收费的。”该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些服务对客户是有好处的,比如说用卡存取款或者消费了,短信会给你即时提示,而网上银行功能开通等于是让房贷客户有了一个“对账单”。那么,如果客户坚持不开通这些综合服务怎么办?该工作人员显然诧异记者这么提问,她回答称“也不会强制客户,但是建议客户最好开通一下”。
对于享受利率7折的“老房贷”,宁波多家商业银行提出了附加条件,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银行要客户答应“3年内不提前还房贷”;更有银行的支行网点提出要在该行有一定数额的存款。
银行捆绑营销 应给客户自主选择权
为什么房贷利率打7折的客户,会被要求办理信用卡或者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等等?
究其原因,是一些银行认为,给客户的房贷利率打了7折,银行的收益跟过去相比会明显降低,他们希望捆绑营销其他
产品来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有点“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概念。
而对于有些银行的“捆绑营销”做法,一些银行业的内部人士也表示了不赞同。
有人从收益的角度出发,反驳了“捆绑营销”的必要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本来就是低风险业务(目前宁波市个人房贷业务不良率仅为千分之三左右),低风险业务当然对应低收益了,房贷业务收益比以前减少了,也属正常。
“我感觉在这次利率调整的过程中,一些银行过多地考虑了
经济收益,从经营上来讲,这样的指导思想就不对。银行应该做好服务,去关心你的客户,对客户提出一些硬性条件是不对的。”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一家大银行的房贷业务负责人则表示,有些银行在这个时候对申请利率7折的客户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是不合理的,其他业务的营销也应该是“你情我愿”的,银行应该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待,而不是向所有的客户都去营销信用卡或者其他业务,“能不能做卡,客户需不需要做卡,最好给客户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客户有求于银行时,银行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会造成客户的反感,反而会失去一部分客户,而银行的信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关链接
存量房贷打7折 银行为何动作迟缓
新年伊始,关于存量房贷能否享受7折优惠利率成为购房者最关心的事。有的银行对此态度积极、规则明确,有的银行却动作迟缓。记者发现,“暧昧”背后,是银行左右为难的“鸡肋”心态:不降则恐其他银行“挖墙脚”、优质客户流失;降则会因为利差收窄,几近无利可图。
事实上,进入降息周期后,商业银行面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和付息负债成本率上升的双重压力,利差收窄无疑将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
央行自去年9月份以来连续5次降息,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已从7.83%降至5.94%,如果再打7折就只有4.158%,与5年期存款利率3.60%相比,只相差0.558个百分点。这样的利差水平能否承担包括营销费用、准备金成本、日常经营成本(房租、人工费用等)在内的运营成本,对银行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但另一方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又是“兵家必争”的优质资产。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相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高风险,个人住房贷款对银行来说仍然是高收益、低风险资产。它意味着在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里锁定了一批优良客户,这些客户也将是银行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潜在购买者。因此,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个人房贷业务。
其实,各家银行对存量房贷蛋糕的争夺早已开始。从去年12月开始,很多中小银行就广泛散发信息称,如将房屋贷款转至该行,首套房贷利率可以下浮30%。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告诉记者,如果四大行对存量房贷优惠利率限制放宽的话,其他中小银行肯定会进一步跟进。
在存量房贷争夺战背后,则是新增房贷业务的萎缩。截至2008年11月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0.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比2007年同期低25.8个百分点。有业内人士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和试探,银行对存量房贷的争夺可能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