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中国社科院发布《公共服务蓝皮书》:公共服务满意度南昌排第18位
旨在引导政府逐步淡化GDP比重,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力比重
与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南昌的城市公共服务哪些方面做得还不错?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这些在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找到线索:南昌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排名第18位,青岛、北京分列第1、第2。
7月18日,中国社科院《公共服务蓝皮书》执行主编表示,蓝皮书对全国3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进行1.9万多份问卷调查,对城市公共服务现状进行评估。南昌市民对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满意度较高,对公共交通和文化体育、公职服务等满意度较低。
公共服务南昌得分较高
蓝皮书列出了公共服务的9项指标,公众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医疗卫生、公职服务、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
在满意度榜单上,东部城市比较强势,中部8个城市仅郑州(第10名)进入前十名,其他依次为长春(第14名)、哈尔滨(第14名)、南昌(第18名)、长沙(第19名)、合肥(第28名)、武汉(第35名)、太原(第38名)。相对于满意度调查,在客观评价排行榜上,南昌的得分较低,位列第37名。
记者注意到,公共服务得分和GDP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南昌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为10.08%,在38个城市中排名第七,为公众满意度排名能进入前20名奠定基础。
全国总体来看,公共服务的9项指标中,公众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医疗卫生、公职服务、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
蓝皮书点评说,文化体育事业的相关公共服务及其产品比较好地满足公众的需要,而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则是公共服务方面的薄弱环节,需要不断加强,政府应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整公共服务的着力方向。
万人拥有的士量列第34位
在9大指标中,南昌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得分最高,均排在第10位。其他排名为:公共交通和文化体育均排名第28位,公职服务能力第27位,社会保障和就业第26位,城市环境第23位,住房保障第20位,公共安全第15位。
南昌基础教育满意度得分较多,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主要考察指标: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投入、幼儿小学及中学生师比、每千中小学生拥有学校数。医疗卫生大项的主要考察指标分别是: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投入、每万人口医院拥有数、每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万人口床位数、每万人防疫站拥有数。
记者注意到,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两项除了财政投入比例高外,其他数据南昌并无明显亮点。而财政投入比例在蓝皮书权重中占据较好位置,让南昌满意度比较靠前。
在公共交通方面,南昌的出租车拖了不少“后腿”,在“万人拥有出租车数”指标中,南昌仅有7辆,位列38个城市中的第34位,而杭州是13辆,合肥是14辆,长沙是12辆。
主编称南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
蓝皮书的执行主编、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钟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38个主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得分排行只是一个数据,数据有相对滞后性。蓝皮书旨在引导政府在政绩考核过程中逐步淡化GDP比重,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力比重,从而构建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并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
钟君表示,南昌与自身其他方面相比,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满意度较高,说明南昌在这些涉及民生方面投入较大发展较快,让市民感受较深,因此满意度相对较高。南昌的治安状况相对比较好,群众对出行和文体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满意度较低,希望能给南昌的决策者以参考。
“GDP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针对有钱就有满意度的说法,钟君说,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与GDP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政府的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等公共支出的部分所占GDP的比重有直接关系。他说,公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南昌的GDP水平比较匹配,证明南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协调。
(记者 张绪鸿 实习生 刘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