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夜市,可否有个固定的"家" 记者调查赣州夜市摊点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游击队”想变“正规军”

夜市,可否有个固定的“家”

□记者徐金侦 文/图

 

夜市,顾名思义就是夜间的集市,只是这集市没别的售卖,有的只是不怎么能端得上台面的美食。晚上去吃点夜宵,不少赣州人有此“爱好”,什么炒粉干、五件头、炒田螺、烤生蚝……花样实在多。爱吃夜宵的赣州人不管天寒地冻和盛夏酷暑,约上几个知己来到附近的夜市摊,点上几个小菜,喝上几杯啤酒,享受着快乐和轻松。夜市不仅能吃到不同于酒店、饭馆的口味,环境还比酒店轻松热闹,受到不少赣州人喜爱。可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文明建设,夜市摊点越来越少了。一些市民晚上走到自己熟悉的夜市摊上一看,没有摊子了。其实,一方面是赣州人爱吃夜宵;同时有些夜市扰民现象也客观存在。一边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边是市场,也是市民生活的需要。怎么能同时满足更多人的诉求?夜市,可否有一个固定的“家”?带着这样的问题,最近,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夜市摊点影响周围市民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赣州中心城区红旗大道西段,不少夜市摊主将摊子摆到了人行道上,有的甚至把公交站台周围也“霸占”了。本不宽敞的道路被堵得严严实实;客人吃剩下的汤水食物就随手倒在旁边的草丛里,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另据了解,不少夜市摊点设置在居民生活小区内,中心城区孟衙巷内就有几家夜市摊点,顾客经常大声喧哗的声音常常吵闹得周围居民不好睡觉,居民发出“何时夜半不歌声”的感慨。在中心城区滩儿上北段,记者发现此处有三个夜市摊点,不仅顾客喝酒划拳的声音响亮,而且因此处没有下水沟,吃剩下的汤水都被摊主倒在地面上。晚上经营完毕后,有些物品没有及时搬开,让前来红旗菜场买菜的市民甚为不便。在此经过,地面又臭又滑。据周围一个小卖部的老板介绍,在6月中旬,一名老人家在此处跌倒。脏、吵、乱成了中心城区不少夜市摊点的顽疾。

小摊是全家的收入

“我们摆个夜市摊,实在不容易。两夫妻都下岗了,也没有其他本事,只好摆摆夜市。”在中心城区新赣南路路口摆夜市摊的张姓摊主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据了解,解决目前的生活问题是夜市摊主的首要问题。在新赣南路路口摆夜市摊的有3家,其中有一家摊主不住在该路周围,但因为没有其他地盘,只好挤在这里。原在卫府里摆夜市的、在“三城同创”期间被关闭的夜市摊点摊主小钟对记者说:“我们也不想整天东躲西藏的,像游击队,我希望有个固定的场所,毕竟这个小摊是全家的收入。”采访中,很多夜市摊主都有这样的苦恼,因为没有固定场所,每逢中心城区有重大活动或有领导视察时都会被强制关闭。小钟说:“赣州人特别爱吃夜宵,我们靠做夜市也有钱挣,中心城区可否专门开一条夜市,夜市举办者办理有关证照,并优先接收我们这些已整治关闭夜市中的经营户。有了一个固定的门店,卫生环境、饮食安全等都有保障。”

给它一个固定的家又何妨?

最近,记者在宋城公园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夜市跑火。城墙内濂溪路一边多为饺子店、饭店,有些店会经营夜市,吸引了不少顾客。古城墙外为夜市茶摊,这里的78个夜市茶摊均是“正规军”,因为在5月底,赣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宋城公园城墙外夜市茶摊经营权进行了招投标。虽说这个方法缓解了夏天部分夜市经营业主想要固定摊点的要求,但离真正的夜市还差很远。在那经营夜市的摊主小李说:“我们这里经营期限不是很长,一般从当年6月初至11月底就结束。”算起在中心城区春夏秋冬都靠夜市经营挣钱的摊主来说,这里仅是冰山一角。市场有需求,摊主有要求,可否就给夜市一个固定的场所?记者采访了章贡区党校研究社会学的有关负责人。这名刘姓负责人说:“夜市,作为经济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可以做大的。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提高本地市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打出城市的品牌。”记者还采访了公务员张小阳,他说:“我觉得应该鼓励夜市发展,促进夜间经济繁荣。比如市政府是否可以规划一些场地发展夜市,市规划、城管、建设、供电、环保等部门在夜市周边规划设置水电供给、污水排放、公厕、公交车站点、停车点等配套设施,为夜市经营提供相关便利。市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夜市周边环境管理,取缔无证摊贩,保证夜市出入口畅通,防止夜市范围无限扩大。同时,加强对夜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强化检查、严格考核。市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夜市举办者的申请,按照夜市经营时间,在占道经营的夜市区域设置交通限制措施,划定泊车位,优化交通组织,改善夜市交通环境。市旅游管理部门也可以把赣州夜市品牌创建活动列入市旅游促销对外宣传推广计划,与其他旅游促销宣传计划一并实施。”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金侦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