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本报讯(记者张武明)几年前,由于实行的是准“大锅饭”式的薪酬方案,景德镇市鹏飞建陶有限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了企业生产。有员工提出应当发放工种补贴和与企业效益捆绑的效益工资。在收集了员工的意见后,企业工会与董事会协商,拿出了一套级差工资分配方案,较大幅度提高了职工的收入。企业负责人说,虽然员工拿得多了,但他们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极大提升,最大的赢家还是董事会。
如今,该企业实行了职工首席代表与董事长见面制,及时沟通双方的想法。今年4月,随着物价上涨,职工们通过首席代表提出岗位工资增加60元的想法。董事会经过考虑,决定改为增加80元,令员工们感慨不已。今年二季度,该公司产量比一季度增长15%,产品质量优秀率有所提高,企业与员工实现了双赢。
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提供合理的工资报酬、提供个人成长平台、保障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如今,这些逐渐成为我省非公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硬指标”。在九江市,非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3%,1225家非公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覆盖职工21万余人,旭阳雷迪、九江钢厂等非公企业通过工资协商,职工工资年增长率超过了10%。此外,部分非公企业还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
经历了“招工难”的考验,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认识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关爱职工,使他们实现体面劳动,才能赢得职工的心。在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投入上百万元为生产车间安装空调和通风设备,并建立了职工大病救助、爱心助学、特困帮扶等一整套人文关怀制度,主动帮助贫困职工解决子女就业、低保申请、医疗保险等问题。对待女职工,该企业在产前给予两个月的产前假,并按照法律法规享受产假休息,领取产假工资。职工们说,在这里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
在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让员工们感到满意的不仅有每年13个月的工资和各类津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职业前景有了美好规划。在这里,全员都必须接受每季度20个小时的学习,这是员工评优晋升的必备条件。对于员工的职业规划,该企业开辟了管理晋升和技术晋升两个通道,每个通道都有8个级别和跨度很大的级别津贴。对于青年员工而言,这种激励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我省相关部门正着手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在非公企业中营造“靠职工办企业”的氛围。近日,省总工会特意邀请了获得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称号且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37家非公企业负责人,召开经验交流会,号召他们多关心职工的生活生产需求,帮助职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畅通晋升机制,提升他们的幸福感。通过创造舒心的就业环境,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促进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