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在银监会对融资性担保业进行专项整顿一年多后,行业乱象依然层出不穷。厦门融典37亿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两个多月后仍在继续发酵,其曝出的资金黑洞引发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整体资信水平低、高息揽储放高利贷等灰色事件屡屡被曝光。
而另一方面,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政府也在加大力度促进担保业发展。国务院近日下发通知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融资性担保业,而包括建银国际这样的投行大鳄也在向担保业投资延伸,行业前景看似一片大好。
在成长的阵痛中,担保行业究竟路在何方?
现状:担保公司备受中小企业青睐
广东去年纳入省备案管理的300多家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近1500亿,新增担保贷款近800亿。
民间融资与银行信贷好像跷跷板的两端。在银根持续收紧的环境下,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愈加困难,而担保公司这个“桥梁”的热度却逐渐升温。
佛山一位从事建材生意的黄先生,今年初为了筹集资金往来于各家银行,可因为公司规模太小许多银行都不愿意接手。无奈之下,董先生只好转求担保公司,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十天的时间,25万元贷款就顺利打到了公司的账户上。
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收紧,对于原本就贷款不易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担保公司无疑成为了企业快速获得贷款的救命稻草。“公司现在正在实施的保费让利,把更多的点让给银行,就是为了让银行能更快的放款。”据广东天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裁王刚介绍,公司现在每月大概为20到30家企业提供担保,而这还是考虑运作成本与风险的情况下,前来咨询和正在“排队”的公司远不止这个数字。
乱象:鱼龙混杂曝隐秘灰色利益链条
担保公司吸储,一般年息高达18%,然后再以30~50%利息拆借出去
然而,这场各方均在积极参与的游戏却危机重重。有人形容担保业乱象,是既有正规军又有杂牌军。据王刚介绍,目前广东省金融办发牌的担保公司大概有三百多家,但实际上市场上却有一千多家担保公司在运作。
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机构上演“乱舞春秋”之时,担保行业在资本逐利的特性下,也开始做起了高息揽储和高利放贷甚至非法集资的生意。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