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5日
继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票据回购等手段后,人民币同业代付正成为商业银行新的规避信贷额度的手段。
近日,一家股份行的相关负责人透露,5月和6月份,不少银行的存放同业资产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其中某大型银行的代付余额已经达到2000亿元,这与时下同业代付业务快速增长有关。
“代付业务的特点在于,对于申请行来说,是表外业务,而对于融资行来说,有申请行的担保,一般不列入贷款会计科目核算,而是列入存放同业等科目”。
一笔融资发生,但在两家银行都没进入贷款科目核算,相当于贷款额度控制再度失效,他说。
此外,与国内同业代付同时兴起的还有银行的海外代付业务。
“海外代付业务跟国内同业间代付的特点还不一样,海外代付一般是基于融资优势和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套利,而国内银行间的融资成本区别不大,更多是出于规避额度控制考虑。”上海一家大型银行的国际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何为代付业务
代付业务又称代理同业委托付款业务,一家银行的客户申请融资时,该行以自己的名义委托另一家同业为该客户提供融资,并在业务到期日由自己归还代付款项本息。
在银行国际业务中,如果是委托海外银行付款,一般称为“海外代付”业务。此前由于境内美元紧张和成本飙升,美元的海外代付业务是银行业的一种常见操作,但整体代付规模受银行外债额度限制。
今年以来,随着境外特别是香港沉淀人民币规模增加及成本优势,人民币的海外代付业务开始出现快速增长。
境内规避额度
而现在,“海外代付”被移植到了国内同业之间,人民币信用证、保理等项下的同业代付业务开始批量涌现。
工行、建行、中行、中信等今年相继在全行内系统推广人民币海外代付业务和境内的人民币同业代付业务。其中,中行河南一分行今年与西安某股份制行开展的一笔同业保理代付业务,就达到4.5亿元。
多位受访银行人士表示,近期同业间的代付业务报价活跃。
“同业存放、同业拆借的期限一般较短,半年以下的居多,如果有同业愿意的话,我们也可以做同业贷款,1年至3年也没问题,正好最近我们也有一笔闲置资金需要运用。”一家城商行的分行负责人近期告诉记者。
当然,同业之间看中的还是隐藏额度。目前,同业间的这种借贷行为,无论同业存放、同业拆借,还是同业贷款,都不纳入监管部门的信贷规模范畴。
据了解,同业代付对于融资企业来讲,有两笔费用:一笔是融资安排费,给中间银行,另外一笔是给融资行的利率,目前安排费率可以达到1%,并且随着行情的变化水涨船高。
在近期浙江某银行的一笔安排费中,总数1.5亿的贷款,最终给中间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费用是130多万元。
而融资利率,则跟一般正常的贷款一样,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综合授信,而中间银行一般寻找对手方银行时,互相也会授信,两家银行的最大代付业务规模有个总额度限制。
而且在选择企业客户时,国内的同业代付与国际业务操作不同,“现在不是进出口业务相关,或者信用证项下的也可以做,只要是中间银行的授信先通过,并提供担保。”前述股份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过,他担心的是,由于不受表内控制,不容易受到监管,融资很可能流向一些房地产等受调控行业,加剧了这种业务的政策风险。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