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安信证券流失研究员九成投奔买方机构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屈红燕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从去年以来,分析师离职风潮席卷了券商行业,中金、中信、国君、申万、安信等大型券商概莫能外,但这并非预示着分析师行业失去吸引力,或是某家券商研究所出现所谓的内乱。离职潮的背后恰是成熟分析师价值得以体现。例如最近曝出人员流失的安信证券,其流失的研究员中9成以上去了买方机构。

    券商研究所成为买方机构的“黄埔军校”,成熟分析师成为各路买方的挖角对象。据安信证券主管研究的副总裁李勇介绍,安信证券最近两年内流失研究员近三分之一,其中9成以上去了买方机构,比如基金、保险、券商资管、私募,对此安信证券持开放的态度,乐见其成,因为这会创造多赢,这些分析师在买方机构中会继续扩大安信的影响力。

    成熟分析师跳槽到买方机构是一种行业趋势。比如,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于军调任资产管理部门担任总经理,原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兵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浙商基金,担任研究总监;申银万国研究所原策略团队的袁宜去了富国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朱安平则到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做投资;最近离职的安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洪露也是去了一家知名私募。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人才流向?李勇表示,“分析师有一个培养周期,一般来说,分析师经过三年的积累,就可以独当一面,有了对市场成熟的理解和一定的客户资源,此时如果不离开研究所,摆在分析师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向上成为明星分析师,但这些幸运者仅占极少数;一条是留在研究所继续做默默无闻的业务中坚。这个阶段是分析师定位自己人生的关键时期,有的分析师因为就不想继续留在研究所,自然选择去了买方研究机构。”据李勇介绍,安信证券离职的分析师绝大多数从业三年以上。

    券商分析师的辛苦也不足为外人道。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分析师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双密集型职业,要承受月度排名、季度排名和年度排名等重重压力,连续的路演甚至让有的分析师说到想吐。这种过度的商业化一方面既是市场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却让分析师在从业一定年限后产生深深的疲惫感。对于二、三线分析师来说,由于薪酬远远低于明星分析师,在这种压力之下和买方的诱惑之下,离职也成为了自然之举。

    券商也在反省过度商业化对分析师职业稳定性的危害,李勇表示,此次有关媒体曝出的人员流失问题,安信证券研究所在半年前已经意识到并一直在讨论,但此次问题曝出更有利于促进公司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也在考虑除明星分析师外,对成熟分析师的专业价值给予承认,对于表现不错的苗子,投入也要提前,安信证券研究所一定要定位于长期竞争能力,给予分析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