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今年以来,与全国一样,我省猪肉价格涨势惊人,2007年至2008年的疯狂行情卷土重来。
有涨有落,本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猪价太低,伤害生产者,猪价太高,损害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避免生猪生产大起大落,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的共同愿望。
猪价一时半会儿降不下来
7月10日,在省政府大院菜场,市民王朝晶说:“肉价贵呀!精肉每公斤34元,排骨每公斤36元。这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价位。”据了解,进入7月份以来,我省猪肉价格每公斤达28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0%。
南昌金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本地生猪收购价格已突破每公斤18元大关,有的到了20元,比去年同期涨了5元。
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人士介绍,自去年6月中旬以来,全省生猪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扬,呈现持续上涨态势。特别是今年春节过后,生猪价格一改往年淡季价格回落的常态,不降反升。5月底,全省毛猪价格已涨至每公斤16.3元,较元旦期间上涨15.4%,同比涨幅达63.7%,出栏肉猪和猪肉价格双双进入红色预警区。
肉价疯涨,消费者愁,养殖户乐。目前,每头生猪净利润达500元至700元,高于正常行情下300元至400元的行业平均利润。高安市瑞州华丰公司负责人说,该市一头100多公斤的生猪出栏,可以纯赚600多元,今年公司纯利润肯定大增。新建县农业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一些散养户由于没有其他综合成本开支,买回小猪养大后卖掉,养一头猪的纯收入可达900元,比规模养殖利润还高。
肉价疯涨开始诱发囤猪、抢猪现象。目前,不少地方的散养户看行情好,纷纷开始囤猪,推迟销售。同时,由于肉价疯涨,推动了消费市场肉食品价格的上涨。
来自省畜牧兽医局的信息显示,目前,我省能繁母猪存栏充足,生猪生产将稳定增长。未来2至3个月将逐步增加供给。在不发生大的疫情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猪价将出现小幅回落,但总体趋于稳定,保持较高价位,出现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规模养殖反而造成出栏量减少
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刘晓斌说,猪肉价格成了6月份物价上涨的“龙头大哥”,原因是生猪供应量连续两年下降。从深层次看,生猪产业存在的价格周期性循环,是导致生猪生产下滑的主因。
首先是供给偏紧、成本上升。万安县窑头镇下鲁村养猪大户曾小总测算,5月份购买仔猪育肥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肥猪,饲养成本在1230元左右,同比上涨15.6%。生猪生产整体已进入高成本阶段。与去年同期相比,玉米价格上涨了12%,豆粕价格上涨了5%,其他饲料原料价格也不同程度地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往上涨,目前饲养员人均工资每个月要1800元至2200元,增长30%以上。由于生猪疫病复杂,防疫费也大幅提高。
从全省来看,散户养猪比重下降,亦是猪肉价格疯涨的一大推手。近年来,各地养猪散户不断退出,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省畜牧兽医局钟新福介绍,2000年,全省养猪户锐减至上世纪80年代的50%左右,去年,全省养猪户锐减至上世纪90年代的16%,500头以上年出栏养猪场(户)出栏生猪达全省的60%。从全省生猪供给来分析,可能一段时期内规模饲养增加的出栏量赶不上因散户退出减少的出栏量。
抛售和惜售加重了供给失衡。去年底猪价较好,养殖户担心节后价格下跌,纷纷提前出栏。在正常情况下,生猪平均每头出栏体重在120公斤至125公斤,而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全省出栏生猪平均体重降至100公斤左右。同时,随着猪价走高,当前又出现推迟出栏现象,导致生猪供应减少。
“有形之手”该出手时要出手
市场是“无形之手”,行政干预是“有形之手”。当市场“无形之手”失灵时,行政干预“有形之手”该出手时要出手。
近年来肉价经常大起大落,其根源在于“有形之手”在市场干预、指引方面做得不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兰永清认为,政府应在财政补贴、储备等方面加大力度,才能缓解肉价大起大落。
从深层次看,“有形之手”还要为生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兰永清说,各级地方政府要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尽快落实已经下达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场户,提高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每隔几年生猪价格周期性的上蹿下跳是不正常的,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来回刺,双方都伤痕累累。这既不利于市场稳定,也不利于产业繁荣。这种状况不知何时才能改变。
本报记者宋海峰 实习生宋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