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1日
对于崇义县乐洞乡龙归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崇义县首家上市公司章源钨业董事长黄泽兰最近会三番五次地前来考察,会毅然决定投资2000多万元在该村高标准建茶园、高档次办茶厂,会与他们签订30年不变的茶山租赁合同,这是驻该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工作组实施“富民产业工程”中为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好事。
搅动思想,让群众迸发创业热情
乐洞乡位于崇义县西南部。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习惯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满足于山上的竹子资源带来的安逸生活。如何做足“靠山吃山”文章,带领群众致富,这是摆在驻该乡“三送”工作组面前的一大难题。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三送”工作组深刻的认识到,要带领群众致富,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迸发创业热情。为此,“三送”工作组组织部分群众到浙江安吉、江西婺源等地参观茶产业发展,让群众了解当地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茶文化,感受茶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的财富,并帮助群众分析市场行情,计算经济效益;组织部分群众到信丰等地参观考察生猪养殖,扩大他们的视野。通过参观考察,进一步搅动了群众的思想,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三送”工作组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比敬业、看谁工作更勤奋,比能力、看谁办事更高效,比责任、看谁使群众更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活动,让全体“三送”党员干部铆足了干劲,竞相为产业发展献计出力、协调服务。
分类指导,让群众找准致富路子
群众思想通了,关键就是为群众找准致富路子。为此,“三送”工作组深入开展了“访贫问需、访贤问计、访富问经”活动,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巩固竹产业、提升茶产业、发展养殖业”的发展思路。
当地的龙归、乐洞村有种茶叶的传统,但因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有限。“三送”工作组与当地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出台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及时为茶农送信息、送技术、送种苗,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宣传,乡财政拿出12万余元,购回茶苗110多万株,免费分发给群众种植。仅2011年1月至4月,乐洞乡新增茶园面积300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达产达标后,茶产业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乡群众有望人均增收1万多元。
黎良生是该乡高洞畲族村村民,去年,他放弃了药品经销生意,毅然回到家乡,邀他小舅子合伙购进了100个兔“妈妈”,当上了兔倌。他说,家乡的空气和水质都是一流的,噪音污染又少,饲养的兔肉和猪肉特别鲜美,特别受市场欢迎,加上现在政府这么支持,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但受技术和市场等影响,他不敢扩大规模。像黎良生这样的有志青年,在乐洞为数不少。如高洞村的几个猪倌,个个都只养了三五十头猪,所以销售价格也只有随行就市,遇到物价下滑时还要亏本。“三送”工作组认为,这些有志青年有文化、有见识、有闯劲、有后劲,引领他们健康发展。为此,“三送”工作组经反复调研提出了一周全的解决方案:把他们联合起来,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事先与经销商签订合同,稳定市场价格,规避市场风险;又可以轻松达到养殖规模,享受到国家有关养殖的优惠政策;还可以带来示范效益,引领其他群众加入养殖行列。这一方案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仅2011年1月至4月,就发展养猪专业户8户,养兔专业户2户。
加大扶持,让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技术、资金、销售是群众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三送”工作组不遗余力、全力帮扶。为解决技术问题,工作组联系县职业中专、果桑局、畜牧站的专家到现场为群众授课,手把手地教群众种茶、养猪、养兔。“三送”活动以来,该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余期,培训群众1000多人次。为解决群众的资金难题,工作组积极向市、县有关部门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协调乡农信社为他们提供贴息贷款,解决他们的流动资金趋紧状况,2011年1月至4月,该乡发放贴息贷款120多万元。为解决销售难题,工作组积极发挥市派“三送”干部所在单位市招商服务中心的招商优势,引荐客商前来考察投资,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章源钨业高标准兴建示范茶园和茶叶加工基地,解决茶农销售难题。
如今迈步乐洞乡的山山水水,远远望去,处处是翠绿的竹山、茶园,还有新建的猪场、兔场,全乡基本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竹产业、茶产业、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