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清华学者预计20年内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来源:财新网    作者:于海荣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导读]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日韩等东亚经济体非常类似,但在规模、开放度和体制等方面仍有区别。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关于中国何时超越美国的预测颇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中国可以在20年内达到这一目标。

钱颖一7月6日在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上发言时表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几乎可以确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汇率计算,中国可能会在2030年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如果中国与美国的实际增速差距能保持在5%以上,人民币对美元年均升值超过2%,中国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钱颖一称,但即使如此,届时美国的人均GDP仍将是中国的4.5倍。

钱颖一认为,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增长模式与日本、韩国、台湾等东亚经济体非常类似,都是依靠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人口红利、基础教育、灵活的劳动市场和开放,“只是中国规模更大而已。”

目前,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其他国家,但如果比较各地经济起飞的过程,即日本从1950年开始、中国台湾和韩国分别从1958年和1962年开始考察,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增速要低于日本同一发展时期,并非最高。

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成功地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能否同样避免?钱颖一提醒,虽然发展模式相似,但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在规模、开放度和体制等深层面上仍有区别。

中国的人口几乎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八个经济体综合的三倍,“虽然会产生规模经济,但是对资源需求会带来全球影响。”

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超过30%,拥有3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开放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市场、技术和竞争,但也延缓了国内的改革和产业升级。

另外,作为一个带有中央计划遗产的市场经济,中国比其他东亚经济体有更多的政府干预,体制转型尚未完成,近期改革停止,甚至后退。“这会导致结构调整推迟,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放缓,同时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维持社会稳定成本提高。”钱颖一称。■

(财新网)

分享: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