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中纪委谈刘志军案 反腐败纵深推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孙春芳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

    [导读]张曙光在刘志军被双规后的2月28日因为经济问题被停职审查。其在经济上的问题早就为人所知,张的家属很早以前就出国了。

备受关注的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有了最新进展。

最新的官方回应来自22日中央外宣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该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向媒体通报称,“今年2月中央纪委对刘志军涉嫌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当天我们就在新华网上发布了消息,目前刘志军案件仍然处于调查阶段,调查结束后我们会再发消息向社会公开”。

在该会上,吴玉良同时对众人关注的公车改革、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等进行了一一回应。

吴称,目前车改已经到了清理纠正阶段,下一步将开展重点检查,按工作计划稳步推进。

对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吴坦言,目前有两个方面条件还是欠缺的,一是要建立起社会的诚信体系;第二个是信息统计体系,“没有这两个体系的建立,这项制度实行起来是比较难的”。

刘案仍在调查中

自消息面世以来,刘案的关注度一直很高。

谈到刘志军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启示,吴玉良称,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对‘一把手’的监督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我们党对任何腐败分子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吴玉良称。

据了解,自2月22日刘志军被双规的消息通过新华网发布之后,外界和铁路系统的人士曾一度认为铁道部将发生“官场震动”,然而,时至今日,只有时任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金宝和前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分别在刘志军案发前后,双双落马。

据接近铁道部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张曙光在铁道系统一向以张狂著称,此前在担任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客车处处长时,张就曾受过铁道部纪检部门的检查,不久张被调到沈阳铁路局担任局长助理。

“可能是想把他保护起来。”上述人士称。随后的2003年3月刘志军履新铁道部之后,张曙光随即被调回北京,担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其后一路荣升到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

一个背景是,刘志军因不满于中国铁路机车自主研发太过缓慢的现状,上任后不久即提出购买国外先进机车以实现“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换言之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由该思路引导,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四家国外顶尖机车公司的车辆,被高价引入中国,开展“国产化”工作。上述引进、国产化以及与国外厂商的谈判,主要是由张曙光负责。

据上述人士透露,张曙光回京后不改张狂本色,曾有一次召集全国高铁设备供应商开会,在会上因为高铁机车质量不达标而严斥厂商负责人,“破口大骂,不留一点情面”。

张在刘志军被双规后的2月28日因为经济问题被停职审查。据中国工程院的一位院士透露,张在经济上的问题早就为人所知,张的家属很早以前就出国了,“肯定是有问题的”。

而铁道部另一高官罗金宝在刘志军案发前就已落马。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罗案可能与其担任大同铁路分局局长和太原铁路局党委书记时利用手中权力“批条子”倒卖车皮有关。

自张、罗落马之后,迄今铁道部内部和地方路局并无大的人事变动。对此,一位铁道部退休官员告诉记者,一方面可能是刘志军案子牵涉太广,在没调查清楚之前不会动太多人;另一方面,新任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自2001年从铁道部副部长任上调离到海关总署任副署长,再到现在回到铁道部任职,已是10个年头过去。

“没有自己的人马,就带着一个秘书过来。短时间内很难有人事调动,因为很多事情还需要人干。”这位退休官员介绍。

公车改革推进中

针对公众关注的公车改革事宜,吴玉良也做了回应。

他介绍,主要在做三方面工作:其一是严格清理纠正,对公务用车逐辆登记自查摸清车辆底数,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处理。

其二是明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总数,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总量。

其三是严格使用管理,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避免公车私用,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

“目前已经到了清理纠正阶段,下一步将开展重点检查,按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吴介绍。

另据了解,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室已联合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暂未对社会公开。

记者获悉,该办法思路主要是对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该办法将公务用车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两种。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20人不超过1辆,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参照执行。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