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走进百年魏家大院
在赣州市荷包塘的罗家巷,有一座在深巷中深藏不露的百年大院,老一辈的赣州人对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是在赣州城内的魏家大院。如今,走进魏家大院,高大的麻条石门、讲究的屋檐雕饰,依旧见证着魏家昔日的辉煌,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已经年久失修,许多房屋也已经人去楼空。这栋庞大建筑里面各栋建筑相通,犹如迷宫。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魏宗长的人只身来到赣州与人合股,创办了天成钱庄。乾隆54年(1789年),魏宗长的侄子魏天机也来到赣州,在钱庄学徒,然而第二年,42岁的魏宗长去世,其在世时娶了3房亲却没有留下子嗣,便由侄子魏天机继承家业。
魏宗长死后,钱庄人心离散,一度停业。魏天机接手后励志振作,重新经营钱庄,生意日渐兴隆。之后魏天机在赣州结婚,于嘉庆四年(1799年)生子元浚。而后,其子元浚生了5个儿子,魏天机也即有了5个“德”字辈子孙,经营着木材、粮食、钱庄等生意,人丁开始兴旺,家资日渐丰裕。遂于嘉庆末年在荷包塘购买宅地建造了魏家的第一栋住宅,自此,开始了对魏家大院的建造。道光年后,在老宅的西侧连续加建了两栋与老宅规模相当、结构相似的住宅,这三栋住宅一字排开,大院内有数百间房屋,内部均有腰门相互贯通,形成一组布局呈九井十八厅格式的建筑。除了房屋外,还有老学馆、祠堂、杂物间、马房、谷仓以及供本族子弟读书的蒙馆等附属建筑,在住宅的前方挖有半月形的水塘,边上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住宅的后面则利用慈姑岭的高地作为后龙山,种上篁竹,在当时算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大花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魏氏“德”字辈子孙为元浚夫人郑氏百岁大寿,魏氏族人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装修华美的祠堂来为郑氏庆寿。民国初年,又在祠堂的西侧和北侧增建了两栋住宅,构建了一座四合院式的学校。至此,魏家大院的规模已基本定型,计有住宅5栋,厨房、马房、杂物间各一栋,祠堂一座、谷仓2座、旧式蒙馆2座、新式学校一座。魏家大院的所有建筑,均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房梁用材考究,木建筑精雕细刻,堪称是赣州古建筑中的精华。魏家大院跨罗家巷、荷包塘、慈姑岭三条街,加上院内房间多、天井多、过道多,并且每栋建筑物均用瓦廊相连接,外人进入其中,仿佛是走进了一座迷宫。
时至今日,魏家大院大部分建筑物均保存完好。大院平面布局的宏大规模,仍不失当年的雄姿。它不失为一处珍贵的、人文内涵丰富的家族建筑群,对研究赣州的民居建筑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李荣慧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