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限塑三年烦恼多 小商小贩无偿供塑超市限塑变卖塑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编者按:与3年前“限塑令”实施的轰轰烈烈相比,现如今,限塑热度正渐消退。据新华社消息,“限塑令”实施初期,全国农贸批发市场的超薄塑料袋使用量曾经一度减少50%,但现在,这一比例又回升了20%。日前,记者在走访赣州中心城区部分超市、商场和农贸市场后发现,虽然“限塑令”提高了部分市民的环保观念,但其盲点依然存在,违规的超薄塑料袋依然在被广泛使用,限塑面临重重阻力。在一些地方,限塑只是限制了人们免费使用塑料袋,使限塑变成了卖塑,限塑限制的只是消费者的利益,商家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当前,应该先扩大“限塑令”范围还是加大投入研发环保替代产品?限塑难题究竟怎样才能逐步破解?这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限塑已三年,烦恼仍不少

□记者徐金侦 文/图

“限塑令”实行已3年,却难让农贸市场的免费塑料袋“绝迹”。

图为中心城区某超市收银台前的收费塑料袋。

超市免费提供的卷筒塑料袋。

图为环卫人员在中心城区某垃圾场内清运塑料垃圾。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如今,距离“限塑令”颁发已过3年时间,这则高调开场且声势浩大的禁令却遭遇到执行难的尴尬局面,违规的超薄塑料袋仍在广泛使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限塑令”犹如一纸空文,同时,给市民带来使用中的烦恼?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小商小贩酒店依旧无偿供塑

  在赣州中心城区一些农贸市场和小商店,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顾客在此类场所消费,大都是店主免费提供塑料袋。记者在三康庙农贸市场问一卖早点的摊主为何仍在提供塑料袋,摊主反问,不用塑料袋用什么?也没有哪个部门的人来禁止他们使用塑料袋。有一卖包子的摊主直接表示,如果每个塑料袋收顾客2角钱,那么这些包子就只有留给自己食用了。为什么?没人买啊!一姓彭的市民也对记者说:“不给塑料袋,叫我怎么买东西?用塑料袋用习惯了,难改。” 由此看来,“限塑令”还存在盲区。在中心城区一些酒店,不少用餐过后的市民也经常用塑料袋将剩菜打包。市民杨力铭对记者说:“打包的塑料袋也要收钱?不太合情理吧。酒店也愿意无偿提供。再说,不打包也是一种浪费。”在中心城区采访时,记者看到很多农贸市场里的和一些流动的小商贩都在免费为顾客提供塑料袋。

  超市:限塑变卖塑

  在实施“限塑令”后,不少市民都遇到这样的经历:使用商场(超市)的购物袋要收费,大的小的三角、二角不等。许多顾客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很不习惯,怎么说从免费到付费,心里都不爽。但还是有许多“慷慨”的顾客,他们并不在意那几角钱,关键是用得方便,用得实在。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认为,商场塑料袋的收费是很自然的事,不是不能用,而是要花了钱才能用。如此一来,塑料袋的用量只会在短期内减少,长期就很难说了。“限塑令”不再允许商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而有些经营者借口大肆收取这部分费用,而且收得有理有据,收得名正言顺。免费变成收费,商家当然乐意,不管是不是按成本价出售,反正收入肯定是增加了。限塑变成了卖塑,市民一头雾水,说禁止用,是假;出了钱就能用,是真。在中心城区一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在收银台前,收银员都会对需要塑料袋的顾客收取几角钱的费用。在城区其他几个大型商场(超市)情况几乎相同。

  限塑难在哪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限塑陷入尴尬有两点原因。

  其一,持续处罚不严。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2008年曾联合发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问题的关键是,到底谁来处罚,怎么处罚?

  对于大型超市,相关部门处罚难度相对小一些;而对于大量的小摊贩,如何处罚?而且一只小小塑料袋,有多个“婆婆”管,除了商务、发改委、工商部门之外,还有环保、质监等多个部门。执行过程中,虽然管理者众多但没有一个明确对这个政策负责的部门。记者采访了赣州市工商局市场科负责人,他说:“国务院明文规定,限塑工作由商务部(局)牵头,我们工商部门对市场负有监管责任。近年来,我们就查处了一些塑料袋生产厂家。”他认为,限塑最大的难处是塑料袋生产商不好控制。他还介绍说,中心城区超市限塑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而农贸市场就要差一些。

  其二,替代品的烦恼。公务员雷赣南对记者说:“‘限塑令’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物品的兴衰有时还需要物品自己来完成,比如,要限用廉价方便的塑料袋,就得有廉价方便的环保袋来代替。”在“限塑令”颁布初期,记者就看到很多商家购进了大量的无纺布袋和纸袋以替代塑料袋。但是,这些布袋,一来价格高(每只采购成本达到5元),二来使用次数也有限。据称,一个无纺布袋最多可反复使用10次。更大的问题在于无纺布袋的清洗较为复杂,很难一次清洗干净,由此直接导致在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用纸袋不仅同样价格偏高,而且防渗、隔热性能差,黏合不紧,还会造成木材的大量浪费。

  除了布袋和纸袋可以暂时代替,要不就是花了钱的塑料袋。但如此一来,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消费者对价格上涨和成本上升是敏感的。在开始的阶段,由于“限塑令”,消费者会暂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就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明显减少”。但这只是初期的反应,经过一段适应期后,人们的偏好就会改变,消费者就会认可收费的塑料袋,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会缓慢回复或者接近原来的状态。因为消费者发现,他们找不到塑料袋的替代品,只能用塑料袋。

  公务员吴爱华对记者说:“塑料袋固然有对环境不利的问题,但是塑料袋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它非常干净、方便携带,便于放置,不怕水浸,更重要的是非常便宜。其他购物工具,无论是可降解的淀粉袋,还是纸袋、布袋,都没法跟塑料袋比,它们不但比塑料袋贵,还有其他问题,如造纸弄不好就得砍树,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织布也有污染水体的问题。更主要的缺陷是不方便。消费者购物,不但在意商品本身,也考虑是否方便,尽量节约交易费用,这就是超市取代传统商店一统天下的原因。买了东西,总不能就空手抱走吧,不在现场买袋子,难道每次去商场还要随身带上几个布兜子?”一听,烦恼真不少。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限塑令”的环保目的是好的,从限塑3年的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一些负面的问题。现在应该反思这些负面的问题从何而来,怎么解决。为此,有关人士建议,限塑是一项牵动多方的工作,多方联动方能取得更大成效。“限塑令”的落实不仅要依靠执法者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督管理,也要靠生产和流通部门严格把关。相关部门应从改变消费习惯入手推行绿色消费,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好的替代品,别过分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更不要造成新的污染。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环保意识和养成自备购物袋的良好习惯。

  链接:塑料购物袋年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后,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的年使用量减少了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也普遍减少了2/3以上。但总体效果不能掩盖“限塑令”的局限性。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金侦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