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
去南昌高新区采访,是冲着“全省唯一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园区”去的。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近年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南昌高新区以南昌市0.08%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市1/4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的利税,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高达681亿元!
南昌高新区作为全省园区首屈一指的“大块头”,在“十一五”短短的5年中,由“艾溪湖时代”向“瑶湖时代”进军,改变的不仅是开发的范围与区域,更是发展智慧和理念的提升——放眼全球产业未来,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生态科技新城。
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南昌市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中,有四个集中在高新区;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昌高新区集聚发展了其中的六个。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南昌高新区在谋划发展未来时的眼光。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南昌高新区冷静应对、逆势而上,以转变发展方式、抢抓产业结构升级机遇为突破口,在继续巩固电子信息及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培育、集聚发展了LED、光伏、航空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出逆势而上、情节紧凑的“好戏”之所以“好”,在于亮点频出、精彩纷呈——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太阳能组件提供商之一。该公司瑶湖分厂厂长吴文告诉记者,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生产规模,赛维成为全球第一家组件成本迈入每瓦1美元的晶体硅光伏生产企业,盈利能力业内首屈一指。目前,这里的太阳能组件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晶能光电、航空工业城、江铜铜板带、中兴手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界翘楚背后,是一个个脉络清晰、配套严密的产业集群。譬如,以赛维为龙头,南昌高新区形成了集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薄膜电池、导电玻璃及太阳能电站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台湾升阳、西安隆基等一大批知名光伏企业纷纷入驻加盟。
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邱向军介绍,未来5年,南昌高新区将着力打造“世界光电之都”、“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基地”、“国内一流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国内一流的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3G手机生产基地”、“中部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城”以及如“美国西雅图”一般的航空城……到2015年,这些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600亿元!
放眼全球,以开阔的眼光谋划产业发展,这是南昌高新区的高明之处,也是其成功之道。
不懈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5年,南昌高新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还将保持30%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财政总收入将突破100亿元”——谈发展,南昌高新区的负责同志底气十足。要问这底气来自哪里?答案是:基本建成的创新体系。
今年5月,南昌高新区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据介绍,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唯一以自主创新为使命的示范区。这意味着,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南昌高新区承担起了科技创新“领头羊”的光荣使命。
采访中,邱向军对自主知识产权情有独钟。他说:“美国苹果公司系列电子产品基本都采取外包的形式生产,但‘苹果’垄断了产业链上绝大部分的利润——这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邱向军对南昌高新区的未来信心十足:“南昌高新区就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苹果’,以自主创新来破解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瓶颈,以品牌效益缔造南昌高新区的低碳经济。”
经过多年的积淀,南昌高新区创新体系的“家底”十分雄厚——目前,南昌高新区已建立了6个国家级孵化基地、5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各类技术中心6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1000余项、软件著作权300余项,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截至目前,南昌高新区有11个项目获得2010年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科技项目占全省的40%左右,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在晶能光电采访时,记者充分领略了科技与创新的魅力——在一枚直径为2英寸大小的芯片上,涉及参数居然多达1300多个——高科技的精确及繁复,让人叹为观止。正是这家公司,以自主研发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垄断,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LED企业,形成了240亿粒芯片的生产规模。
在中国鄱湖云计算中心,我们可以窥见高新区在全球科技前沿驰骋的风采。
“云计算”是一种互联网资源利用的新方式,可为大众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服务。通俗地说,无论用户需要的是管理还是应用软件服务,只需要像宽带或者电视用户那样付费即可,而无须购买或者建设费用高昂的软件、机房。据了解,以开源技术建设的“鄱湖云”,是继微软、IBM非开源云计算之后的又一次变革。
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邬裕江介绍:“租用‘鄱湖云’,企业大约只需要投入信息网络建设费用的千分之一,即可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而且,不需要维护费用和电力等使用成本。”
目前,“鄱湖云”已拥有或接洽了包括肯德基在内的20多个客户。其投入运行,将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省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到2015年,南昌高新区还将新组建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产业加速器’,高新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50%。”尝到甜头的高新区,早已开列好“十二五”创新体系建设的清单。
以全球眼光谋划生态科技城,加快绿色崛起
南昌高新区的现代制造业让人惊叹。可南昌高新区的负责人说:“高新区的未来在瑶湖。”
那是一幅充满现代感的壮丽景观——在南昌市,从北京东路经艾溪湖大桥、紫阳大道、瑶湖大桥,再到麻丘互通,全长18公里的城市主轴线上,将矗立起至少6栋超过200米高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南昌的“长安街”、“乌节路(新加坡著名商业街)”;瑶湖之侧,紫阳明珠、豫园老街、百乐门等特色商业街区星罗棋布;瑶湖湖心岛——南昌的“曼哈顿”,将为高新区乃至南昌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那又是一幅多么生动明澈的生态画卷——从昌东进入南昌,瑶湖是门户所在。沿湖18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将如一枚绿色明珠,让所有来昌的客人领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独特魅力;瑶湖之畔,长达20多公里的景观道路,让人心旷神怡。
那更是一篇绿色崛起的宏伟篇章——江铜研发中心、中电投总部……总部经济港将成为未来南昌高新区产业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借鉴美国西雅图航空城、法国图鲁兹航空城的先进理念,南昌航空城呼之欲出。
这是瑶湖的未来、高新区的未来——采访中,工作人员对瑶湖生态科技城的讲解,让人心驰神往。
“高新区不是产业孤岛,而是一座生态科技之城。”邱向军介绍,“不远的未来,南昌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接近50%;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将达区域面积的30%。”
本报记者何宝庆 实习生余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