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易全 于达维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导读]一种在欧美国家已经逐步禁用的汽油添加剂,为何能成为登陆中国创业板公司的金字招牌?
西林科实际控制人廖维林。(腾讯财经配图)
欲登陆创业板的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林科),“忘”了向投资者披露一个应该披露的重要信息。这不是所谓西林科的核心技术属于谁的问题,而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MMT还能活多久、前景有多大。
MMT,是一种含重金属锰的汽油添加剂,可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起到减震作用。近30年以来,围绕MMT的争议没有断,其中,增加大气重金属含量危害环境、直接损害汽车用于过滤尾气的三元催化器,都已被证实。
近年来,国际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汽油内逐渐减少MMT的添加量,靠提高炼油技术来提升抗爆性,是大势所趋。MMT的应用萎缩乃至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是清晰可见的预期。
一家以此类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于3月15日成功通过创业板发审会,即将IPO(首次公开发行)。招股书披露,西林科拟发行不超过3333.4万股,拟募集资金3.14亿元用于年产1000吨高性能汽油抗爆剂(MMT)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如果发行成功,公司实际控制人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廖维林夫妇的持股市值将突破20亿元。
过会已近两个月,西林科仍然迟迟没有挂牌。
财新《新世纪》采访的诸多业内专家表示,西林科的上市申报材料中完全没有提及其上述风险,亦未充分提示其政策风险,反而向投资者宣布这个产品在中国属于“成长阶段”。
只因中国目前允许每升汽油可添加的MMT标准在16毫克,发达国家均在6毫克以下,中国是发达国家的两三倍。但仅仅两年后的2013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行国家第四阶段的排放标准。届时根据国家环境部制定的《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第四、五阶段)》,其对汽油中锰含量分别仅有每升8毫克和2毫克。“2毫克也是欧盟2014年的标准,相当于不准添加,因为加2毫克根本没有什么用。”业内人士介绍说。
如此,西林科宣布的主营产品MMT的巨大前景何在?“如果这样的企业最终也能上创业板,那创业板真成垃圾板了。”一位资本市场人士表示。
招股书避重就轻
“MMT在中国应用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未来较长时期内,在各种因素促进下,本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空间较大。”这是创业板拟上市公司西林科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根据他们的预测,2013年中国市场的MMT需求量可达到6035吨左右。
西林科董事会秘书肖忠民,在电话里向财新特约记者重申了他们在招股说明书上描述的数据,即国内到2013年有6000吨需求量,海外预计为1万吨。他肯定地说,今后中国MMT的使用量“增大是可能的”。
自1998年开始,随着国内汽油无铅化进程,MMT应用在国内的汽油中。目前国内已经有50多家大中型炼厂在使用含锰抗爆剂MMT。
自2005年在中国投产以来,MMT呈高速增长趋势,投产当年产量仅约100吨,2007年为900吨,2008年为1300吨,2009年为1600吨,经过不到五年的时间,产量增长了16倍。2010年中国约使用了进口和国产的MMT约3000多吨,其中进口量主要来自已经更名为雅富顿的美国乙基公司。国产MMT所谓的核心技术,不过是对雅福顿产品的模仿。西林科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西林科预测的直接依据,来自每升汽油可以添加18毫克的国家标准,也即环保部发布的《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这是欧盟2009年标准的3倍多,但是,这一标准是1999年为国II汽油制定的。在2006年颁布的新标准中,已经把18毫克的添加标准降低到16毫克。在关于这份新标准的说明中,专家组指出曾经希望把国II标准中的锰含量降低到12毫克,国III标准降到8毫克。
根据国家环境部制定的第四、第五阶段的控制目标,其对汽油中锰含量分别仅有每升8毫克和2毫克,而接轨时间定在2013年。
中国许多大城市的地方标准已与国际接轨。例如,在北京和上海,车用汽油中的锰含量规定不大于每升6毫克;即将实施的广东省的地方标准中,规定汽油中的锰含量不大于每升8毫克;江苏省即将实施的苏国Ⅳ,也规定不大于每升6毫克。
对于MMT的前景,肖忠民告诉财新特约记者,MMT目前是最便捷、经济的防爆剂,还会有15年至20年的生命周期。未来可能会有替代产品,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迅速实现替代。
“MMT是百分之百的过渡性产品。”在西林科公司所在地的江西省府南昌,一位化工专家提醒说,按照使用MMT炼油企业的内控指标比标准限量低,并且一般需提前半年生产出符合新标准产品的行业惯例,2013年7月以后生产的汽油,其锰含量就应降低为每升6毫克。由此,按照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估算的2013年中国车用汽油产量10567万吨来计算,MMT市场需求量仅约2000吨,只有西林科所称6000吨数量的三分之一。
一位南昌的MMT生产企业负责人则对财新特约记者很干脆地说,虽然他的企业现时正在生产MMT,但这一产品的前景“够呛”。“发达国家早就转向了,而中国迟早要和国际社会接轨!”他表示,公司已着手转型,最终会放弃生产MMT。
另一家主要的MMT生产商,对这一行业的前景也不乐观。海南洋浦傲立石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君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即便是在中国,石油巨头最近上的大的炼油厂已经很少使用添加剂了,总体来说是在下降。傲立石化正计划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市场。
胡君介绍说,现在中东、非洲、东南亚还是刚刚开始使用,对MMT有需求。但即使如此,敖立石化已经逐渐向石化深加工领域转移,“等这个不行了,其他行业就起来了”。
在西林科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指出了“产品替代风险”,但表述宽泛,甚至让人看不出风险。“从MMT 的发展来看,……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MMT尚难以被其它产品所取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产品仍面临着被其它高效汽油辛烷值改性产品替代的可能。”与此同时,它还在“国家产业政策变化风险”一节中提及“将来如果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公司经营业务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在西林科的招股书里,将来MMT可能被取代、政策变化可能不利的重要信息,只是格式化地一笔带过,没有提示任何实质性内容,完全无助于投资者了解真相。
该人士表示,考虑到全世界范围内对于MMT逐步禁止的背景,西林科招股说明书宣称“未来MMT产品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行业呈现供不应求局面”的说法,乃至“高性能MMT生产企业将迎来更大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纯属误导投资者。
MMT弃用之势
2010年3月中旬,河南省安阳、焦作、新乡等地众多品牌4S店接到同样故障的车达数千辆。4S店与车主将原因均归咎为中石化汽油质量。技术专家组对发生故障车辆油样和加油站罐底油进行抽样检验,确定该批次油品溶剂洗胶质和锰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锰含量超标,正来自汽油的添加剂MMT,这种添加剂本身是对含铅汽油的技术替代,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是对汽车的直接损害,二是导致大气污染。
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不断反对汽油添加MMT。在2005年11月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德国大众公司就联合了福特、丰田、本田等在华跨国车商,向全球MMT生产商雅富顿发起挑战。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两位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公布了从上海大众维修站搜集的62个出现问题的帕萨特车催化转换装置分析结果,其中54个存在因堵塞而造成失效,罪魁祸首就是MMT。
从1882年汽车工程师发现爆震现象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高效优良的抗爆剂来消除或减弱爆震,相继发现了碘、乙醇可以作为抗爆剂提高汽油的辛烷值。1921年美国化学家小托马斯•米基利(Thomas Midgley,Jr.)发现了高效抗爆剂四乙基铅(TEL),后者随之被广泛添加于汽油中。
但是,自l970年日本东京新宿区发生铅中毒事件后,由铅抗爆剂造成的铅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开始逐步禁止铅抗爆剂的使用,“含铅汽油”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也在2000年7月在全国停止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
铅抗爆剂被禁后,给了MMT走上前台的机会。MMT的全称为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1959年由美国乙基公司首先推向市场推出,原本作为四乙基铅的协合或辅助抗爆剂。炼油界当时认为,添加MMT可以有效、经济地提高汽油辛烷值,并降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
MMT作用机理与四乙基铅相似,即在燃烧条件下分解为活性氧化锰的微粒,由于其表面的作用,破坏汽车发动机中已生成的过氧化物,导致焰前反应中过氧化物的浓度降低,同时有选择的中断一部分链反应,从而阻碍自动着火,减缓了释出能量的速度,使燃料的抗爆性提高。
但是,1977年即出现了对MMT的争论。汽车制造商联盟的研究发现,含锰的MMT虽然价格便宜,但会增加燃料消耗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MMT在发动机燃烧室内表面形成沉积物,使火花塞寿命缩短,而且车辆在高速行驶时,MMT会加速一些催化转换器的腐蚀。破坏车辆的排放控制系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