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石城灯彩的市级传承人温华德 一生只为灯彩艺术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9日

一生追寻,只为灯彩艺术

温华德正在研究有关灯彩方面的书籍。 黄泳川 摄

温华德在指导灯彩节目编排。黄泳川 摄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这些传承人,虽然个个身怀绝技,但也会遇到相似的困境:有的年事已高,却还找不到技艺的传人;有的空有一身本领,但由于技能没有市场,只能赋闲在家……随着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认定,他们正走进赣州市民的视野。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为此,本报推出守望“非遗”——寻访赣南“非遗”传承人系列报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传承人,让众多传承人的绝技不成绝响。

两次轻微脑中风,却无法浇灭他对灯彩艺术的热情;遭受折腿之厄,却无法阻挡他追寻灯彩艺术的脚步;已入古稀之年,却无法停滞他传承灯彩艺术的决心。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彩的市级传承人温华德。

1935年,温华德出生在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一个商人家庭。

梅福村素有“麻布龙灯之村”的美誉,村里的龙灯队在全县范围内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号。上世纪40年代初,每当看到村里龙灯队的精彩表演,幼小的温华德总感觉浑身充满力量。“麻布龙灯总共有九节,因为全都是用麻布扎成,所以也叫‘九节麻布龙灯’。龙灯的制作成本很低,就地取材,麻布、竹篾和绳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灯具制作人的巧手制作之下,就成了活灵活现的龙灯。经过龙灯队队员的舞动,仿佛就是天上的巨龙下凡。龙灯表演的时候,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龙灯所到之处,总是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欢迎。”回忆小时候观看“麻布龙灯”的经历,温华德老人眼中依然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每次,只要有龙灯表演,温华德总是哭着闹着要哥哥姐姐带他去观看,而且看了一场又一场,一直要看到龙灯队演完才肯回家。有时,他看到龙灯队表演,还会跟随龙灯队进村串户,为龙灯队呐喊助威。长时间的耳濡目染,灯彩的魅力就深深地烙在温华德的脑海里,他经常幻想着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灯彩队员。

13岁那年春节,温华德在村里灯彩艺人的指导下,邀上好友组建了灯彩队。小小的灯队,伴随着温华德度过了少年时光,也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

1957年上半年,他被安排到江西省文艺学校进修学习编导。学成后,他回到县文化馆专门从事群众文艺的编导工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对石城灯彩的挖掘、收集、整理、改编和创新。经过专业学校的学习,温华德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参与改编的灯彩节目《倒采茶》荣获省第二届民艺汇演一等奖;1959年,他创作的节目《跃进花灯》荣获省首届农村文艺汇演一等奖;1960年,他参与创意编排的《三杯酒》荣获省第二届农村文艺汇演一等奖……石城灯彩一次又一次登上省级表演舞台。

1986年江西省首届“庐山之夏”文艺汇演中,历时3年并9次修改,一台融灯、歌、舞、戏为一体的灯彩戏《花灯仙子》一亮相,便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一举囊括了编剧、音乐、表演等6个一等奖。当年11月,剧团应邀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回到省里后,参加江西省首届玉茗花戏剧节又斩获金奖。后来,节目还被录制成录像,远播至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石城,也因此扬名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国灯彩之乡”。正当温华德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1987年冬天,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他离开了县采茶剧团。

温华德告诉记者,他一直追寻着自己钟爱的灯彩艺术,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没有想到过放弃。去年7月,石城县举办了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文化节晚会主打灯彩节目。76岁的温华德再一次被请出山,指导琴江镇和丰山乡的灯彩节目编排。他顾不上自己的腿脚不便、身体不好,每次排练都亲临现场指导。在温华德的感染下,两只代表队队员演出格外卖力,都获得好成绩。

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让温华德对灯彩艺术有了独特的见解,他说:“灯彩,本来是充满泥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要想让灯彩焕发新彩、登大雅之堂,就必须立意高远,要符合时代的主题,要在传承中创新。”如今,温华德成为了石城灯彩市级传承人,并被石城县聘请为讲师,定期为县灯彩培训班授课,还经常被邀请到学校举办“灯彩知识讲座”,培育出了一批批灯彩艺术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

采访结束时,温华德告诉记者,他正在构思反映农村变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生态生肖》。他期待节目能在今年石城县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上与观众见面。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黄泳川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