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本报新余讯 记者洪怀峰摄影报道:今年是新余“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新余已经把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写入规划,并以此为主线,来统领民生的各项工作。
![]() |
新余部分农民住上漂亮别墅
与百姓分享GDP增长
新余目前国内生产总值达631.2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5%,人均GDP已突破8500美元;财政总收入80.6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5%。
“经济发展了,一定要让老百姓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告诉记者,“GDP蛋糕”做大了要与百姓分享。新余市委市政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该市坚持将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各类民生资金92.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39.2%,每年都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和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任务。
教育公平城乡一体
“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人生起点的公平、发展机会的均等。人民群众对教育没有公平感,就不会有幸福感。”李安泽表示,为此,新余在全省率先启动“初中进城工程”,在分宜县新建一处招生规模达3000人的学校,确立了基本实现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农村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教学点向大村委集中的思路,推进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分宜六中这所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为186亩、建筑面积为64766平方米的新学校,全部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且该所学校对所有的孩子住宿等采取了免费方式。
新余宣传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余通过初中进城工程,建立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不仅缩小了教育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也解决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人均期望寿命80岁
今年是新余“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新余市确立了四个奋斗目标,其中民生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和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已经写入政府的规划。
那么,新余如何让老百姓寿命延长呢?“一定要让老百姓有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与和谐生活环境,同时要保证老百姓的饮食安全。”李安泽表示,为此,近年来,新余充分利用孔目江、袁河、仰天岗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之路,突出“显山、露水、透绿”,大做山、水、绿文章。新余全面实施“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全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01平方米,多项指标达到“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定标准,2010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从去年起,新余市一举关停370家污染企业,居民饮用水质现已达到二类水标准,下一步还将通过水源地建设,实现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的分离。在大气环境的整治中,新余市封存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800余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46家。经过一年多努力,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同时,新余市提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制订了明确的工作方案,以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目前新余市农产品的高毒、高残留问题已基本解决,政府通过建立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了对食品源头的控制,并在着手建设万亩以上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李安泽表示,“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是新余民生工程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与目标,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