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3日
本报瑞昌讯(记者练炼通讯员张功和)瑞昌市坚持以主攻工业为抓手,全力以赴招大项目,上大项目,通过做大扶强、技改扩能、打造工业平台、改制国有企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壮大机械船舶、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和采矿冶炼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经营,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的华丽转身。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9家,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重大项目始终是支撑和主导工业经济的“航母”。该市以项目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推动一批重特大项目建设。亚东水泥技改项目由2条生产线扩展到4条生产线,产能由年产水泥400万吨提升到800万吨;江联公司上马两座万吨级船台及配套项目,年造船能力由8万载重吨提升到30万载重吨;武山铜矿顺利完成日采5000吨技改项目并实行成功对接,实际生产能力提升近一倍;华瑞公司完成一、二期技改,三期技改也即将完工,年产能将达到16万锭。去年,该市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82.4%。此外,该市去年还引进项目70个,其中工业项目52个,合同资金265亿元。仅码头工业城,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先后引进理文造纸等7个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落户。
倾力打造瑞昌工业园和码头工业城两大工业平台,为产业聚集提供强大支撑。该市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产业规划和清洁生产两方面着手,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环保造纸、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发挥长江岸线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码头工业城,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船舶制造、水泥建材、环保造纸、新型能源等“航空母舰”型临港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江联造船、江西亚泥、理文造纸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
该市还充分发挥国有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挖潜扩能,规模经营,近年来共改制国有(集体)企业48户,使一批濒临倒闭的企业焕发生机。2005年底,原江州造船厂破产改制,实现“国退民进”,组建江联公司,如今,江联公司已成为江西省船舶业龙头企业。瑞昌市原麻纺总厂是该市最大的市属企业,通过改制成为该市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孵化基地,已孵化出纺织服装企业近30家,2010年被省中小企业局授予江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