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2010年,新余全市1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大多排在我省前列。尤其是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了8000美元,是全国的近一倍多,是全省的两倍多,创造了内地赶超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奇迹。
近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在新余调研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新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赶超沿海地区的典型。在新余的发展当中,我看到了江西赶超沿海发达地区的希望和曙光。”
![]() |
新余以碳酸锂为主的锂盐产能已达1万吨,占全国总产能近30%
人均生产总值超全国一倍多
新余注定成为一个让人关注的焦点,首先来自于一份优秀的“成绩单”:2010年,新余市完成生产总值631.2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0.63亿元。1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有5项排在全省第一位,有1项排在全省第二位,有4项排在全省第四位。
尤其是人均生产总值为8500美元,是全国的一倍多,是全省的两倍多。而广东2010年的人均生产总值为6714美元,浙江为7941美元,江苏为6549美元,因此新余创造了内地赶超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奇迹。
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向新法制报记者介绍说,新余市经济工作坚持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才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新余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1~4月,财政总收入增长78.1%,增幅列全省第二位。
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李安泽说,新余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如开展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边”等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在抓项目、促发展中创先争优。
创新活动形式,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村党支部书记袁国剑、退休教师蒋国珍的事迹教育全市党员干部。创新活动内容,如在招商引资、服务经济发展中开展创先争优。
去年,新余先后面向全国、全市组织开展公开选拔6次,其中公选县级干部33名,占新提拔县级干部的53.23%,竞争性选拔科级干部561名,竞争性选拔比例高达90%以上。去年以来,采取“民主推荐、理论考试、差额考察、常委票决”形式,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30名正县级后备干部和4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此做法得到了省委书记苏荣的好评,并作了重要批示。
2009年以来,该市先后抽调近200名年纪轻、业务强、素质高的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市属重点项目建设点,实行为期一年的“一对一”全天候帮扶式蹲点抓项目建设。
打造3个超千亿元产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新余市已经形成并大力发扬“开放、创新、争优”的新余精神,按照“凡是市场能办的市场办,市场不能办的政府办”的原则,改革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体制机制。
为了把新余建成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总量上必须是赣西的“老大”。为此,新余市在分析赣西城市的经济指标后自我加压,去年提出,再战3年,力争到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0亿元、销售收入3000亿元。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工业的发展。
为此,新余在决战工业500亿元、冲刺工业15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提出“十二五”时期实施“十百千亿工程”、突破工业5000亿元的宏伟目标,扶持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骨干企业,打造钢铁、光伏、新能源3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余过去是个钢铁城市,整个新钢对财政的贡献超过80%。近几年,该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了过去“一钢独大”的局面,形成了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由过去的“钢城”转变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
2010年,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600亿元、320.7亿元和47.3亿元,占全市工业78.5%。预计今年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分别达720亿元、700亿元和60亿元。中国(江西)海峡现代物流园、中国新余光伏大市场、万商红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贸流通企业的开工建设,将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大商贸、大流通”格局。
新余市坚持项目带动,每年开工100个重点项目。去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8个,80%以上为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213.76亿元。今年1~4月份,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
李安泽说,新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城。“工业是新余的立市之本,我们坚持把主攻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据李安泽介绍,目前新余正大力实施科技创新“543211”工程和人才引进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该市已经先后与多所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三大产业国内最新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在新余孵化。通过举办“2010年新余国际精英新能源创业行”活动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余行”活动,推动了中国工程院在新余市设立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个院士工作站。
该市先后申报建立了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
同时,新余市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采取“引资与引智、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产业引进与平台引进、引进与培养”四个结合,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创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聘请政府顾问25名,其中院士13名、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4名。
□文/图首席记者廖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