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巴曙松: 当前货币政策仍有紧缩空间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7日

  金融危机后期,全球经济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非常值得关注。严格地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通常是有上升阶段和下行阶段,每个阶段通常需要6、7年或者5、6年的时间完成。但此次金融危机后,经济波动出现的一个新的特点就是非常典型的短期化。在一年的四个季度,经济的波动特点就有很大的转变,有点类似于一个经济周期的波动。

  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2010年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平稳过渡到正常时期的正常政策。这句话隐藏着很重要的一个判断,就是经济要经过一个平稳的时期。而2011年,这样的经济波动还会存在。

  今年的宏观政策目标基调是,积极稳健,灵活审慎。我认为,这个目标的提出也是基于去年四个季度的经济波动变化非常大,物价高的时候,强调稳健审慎多一点,在物价压力回落之后,可能强调积极一些。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因为次级贷款。而中国的银行按揭贷款不会出问题,因为中国居民总体的资产负债很健康。

  从按揭贷款多年的发展来看,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率不是很高。若中国将来房地产出问题,应该是由于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以及上中下游的房地产的进一步扩张。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到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往往是经济增长放空的一年,而今年恰恰是新五年规划的第一年,这也说明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联系紧密。

  从国际情况看,2009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任务,其基调基本一致。而2010年开始比较分化,发展中国家有通胀压力,发达国家有通缩压力,发展中国家有过热的压力,发达国家有增长滞动和就业的压力。

  但2011年,全球面临的问题都是通胀,但通胀的导火索不一致。发展中国家的导火索是食品价格上涨,发达国家的导火索是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日常支出以及食品支出占比较高。比如,越南的食品支出的占比是49.8%,而相应的发达国家的食品支出占比都在10%左右,美国占5.7%,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对其来说影响不大。中国的日常食品支出占比在30%左右,因此对剩下的70%的支出的影响也不大。

  从历史对比来看,个人认为,这一次(2010年至今)的物价压力明显比上一次要高(2006年—2008年),但是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应该超过2006年—2008年的程度,其原因是由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综合判断的。2002年—2004年的物价上涨导火索是粮价上涨。而2006年—2008年价格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猪肉。猪肉的供应周期比粮食的供应周期还要长,在2007年—2008年猪肉加大供应后,物价就开始回落。

  而这一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蔬菜价格上涨,蔬菜的供应周期要比粮食和猪肉都短,目前来看,今年蔬菜价格回落的时间已经算是比较滞后了。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核心推动力在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但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物价回落有了一定的滞后效应,也成为接替粮食价格推动物价上涨及维持高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大致徘徊在8%—10%之间,而2002年—2004年经济的实际增长幅度接近10.1%,增长较快。而2006年—2008年的经济同比增速达到12.2%,明显较快。而这一次(2010年至今)目前的经济增速在9.7%—9.8%左右。

  另一方面,目前的国际环境还处于危机后的动荡,世界经济复苏还在曲折和波动中。因此,落实到今后的货币政策调控上面,2002到2004年的时候,存款准备金加了两次,利息加了一次。而2006年—2008年,准备金率加到19%,加息7次。

  按照本次政策紧缩力度比2006年—2008年要弱,但比2002年—2004年要高的判断,在物价回落前,今年的准备金率和利率应该还有上调空间。

  最近央行提出了新的政策检测目标概念———社会融资总量。央行推出这个概念的初衷,是想清晰地看到中国的社会融资出现的显著变化。

  2002年以前,银行信贷在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特别高,只要抓住银行的信贷信息,就可以调控整个经济运行。2002年,银行信贷在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量占比降到了92%。到了2010年,银行的融资贷款仅占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55.6%,而今年1月底,这个数字为53.5%,目前这个数字还在稳步下跌,但其他的融资渠道在大幅上升。如,保险公司的投资、赔偿,企业债券等等。

  由此看出,首先银行贷款在整个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持续回落是个大趋势,这就给发展多样化、市场化的金融工具、金融投资渠道提供了可能;并且还意味着,银行仅仅靠利差来支持高盈利增长的时代正在接近尾声。其次,这也为我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利率汇率市场化提供了可能。第三,其对整个央行的调控力度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央行最近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市场融资的大幅攀升,导致金融市场结构也相应出现很多变化。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人口红利时期,人力资源结构较年轻,储蓄率比较高,资金成本便宜,大量的贷款支撑经济的增长。而目前,人口老龄化到来的时间窗口比想象的时间要快,这些老龄化人群在更多担心养老资金的筹措,为此,人口结构的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深远,也影响到社会融资结构。

  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中贷款占比在继续下降,其他类型的占比在明显增长。基于此,未来中国经济会针对怎样提供老年人口养老社会保障等政策作出调整。

  (记者李思根据巴曙松在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专题讲座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