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客家旅游 >> 正文内容

南庐屋,古韵谱新曲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

    题记:走进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能看到一座规模宏伟、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客家古建筑群。站在通天寨的山上俯视,古建筑群呈“天井式”,里面分五井,井井相连,整个建筑群共九十九间半房。游人走完这九十九间半房可以不见天日,足见其建筑艺术之高超。这座古建筑叫“南庐屋”——

南庐屋,古韵谱新曲

□吴云凯 记者温居林 特约记者赖於艳

古庐风情 周延平 摄

马头墙 (资料图片)

几年前,南庐屋是一座日渐荒凉、鲜为人知的破旧老宅,屋里的原住居民基本上已经搬离,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

几年后,这里成了游客青睐的游乐园,是集莲乡美景、客家古建筑于一体的省级旅游示范点。

日前,记者走进石城县城东南一隅的南庐屋进行探访,欣喜地看到神奇的老屋荡漾着新风,许多原本离开的村民不断返回,正朝着一条“朝阳”产业之路高唱凯歌。

老屋的客家印记

城市日新月异,许多旧时的历史印记已难寻。作为客家文化的发祥地——石城县,留下了许多客家人的历史遗存,南庐屋便是其中一处。

踏进南庐屋,但见围墙边苍劲的柏树古木虬枝,七开间的客家民居在山脚下一字排开,正前方的几座山峰形成一个天然的元宝状,后山上的风景与马头墙映在屋前一半椭圆形的水塘里。

76岁的黄光启老人告诉记者,南庐屋又叫黄家屋,在乾隆年间,黄氏七兄弟骑马离开福建邵武老家时约定过,马儿停下不走的地方就是大家安家立身之地。几天之后,他们的马在石城停了下来,便开始做些买卖黄豆的小本生意。有一年,大风刮掉了屋顶,屋内的黄豆被雨水淋湿后发霉,黄氏兄弟七人暗自叫苦,未料想第二年赣南一带出现一种怪病,非得要霉豆入药方可治愈,于是他们赚得了第一桶金。富起来的黄氏兄弟在置办房产时,请来风水先生四处查看,最终选择在大畲村建起了这幢七开间的大屋。

导游赖小姐指着南庐屋外侧墙上铜钱造型的花窗介绍说,南庐屋有“三奇”,铜钱花窗是南庐屋一大奇观。除此之外,还有清朝年间的大香炉和青石围墙。在中厅前、天井边,有一座约一米多高用整块花岗岩琢成的罕见的三足大香炉,香炉周边镌刻的若干文字记载着家族简况。青石围墙用桐油石灰浇浆砌成,围墙高约3米,下半截全用大块石条垒砌,上半截则间以大块青砖与中等石条垒砌。人在围墙下,能深切体会到彼之强大而自身之弱小。

“建成后,南庐屋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宅子,住有五六十户人家,祠堂里举办的宴会,动辄有近千人参加,场面甚是宏大。小时候老屋里住的人很多,邻里关系非常融洽。”黄光启老人回忆说。

然而,依靠传统农业生产的南庐人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屋也渐渐老化,族人外迁,老屋只剩下十多户人家。

老屋新景漾春风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南庐”二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闲情逸致和人生追求。

南庐屋外,百亩荷花园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他们挽着裤腿踩在淤泥里,将一节节莲藕栽种在荷花池里。问询后得知,他们并不是当地的农民,而是县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他们正在种植观赏莲。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县里在这里开发了一片百亩荷花观光园,并种下了200多种观赏性荷花,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00多个品种。

在南庐屋种荷花,仅是石城县增强南庐屋旅游内涵的一个侧面。近年来,石城县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地处省级地质公园通天寨脚下的南庐屋,石城县以开发促进保护,针对以往南庐屋景观单调、可游性不强的问题,对南庐屋及其周边丰富的山水文化、田园文化、客家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整合,全方位打造“都市人的精神乐园”。

当地农业、林业、交通、文化、旅游等部门协同合作:文化部门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对南庐屋进行全面修缮,使南庐屋重新恢复了客家古民居古朴大方、典雅别致的神韵,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彩搬进了南庐屋,在南庐屋里搭建起了灯彩舞台,设置了客家文化展示柜;林业部门在南庐屋周边种下了腊梅、红枫等观赏树种,让游客在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交通部门以南庐屋为核心,以旅游公路辐射带动玉盂古寺、灯彩文化新村、百亩荷花观光园等景点;旅游部门对南庐屋周边的游览设施、接待设施以及相配套的旅游管理服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随着南庐屋的修缮,琴江镇大畲村随之光彩绽放,一个村容整洁、交通顺畅、生态优美、古韵浓厚的旅游新村展现眼前。去年,大畲村捧回了“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南庐故事谱新篇

“走过这么多老屋,就这里最丰富、最耐看、最有品位!”曾在南庐屋游览的中央电视台美术师杨小文对南庐屋赞不绝口。作为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等多部优秀影视剧的美术师,杨小文是一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艺术家,她和不少游人一样对南庐屋一见钟情,在南庐屋里里外外走个不停、拍个不停、夸个不停。

如织的游客是对南庐屋旅游开发的最佳褒奖,据统计,今年以来参观南庐屋的游客已超过了6万人次。

除了游客,南庐屋还吸引了电影和电视剧组的青睐。凡是到石城寻找拍摄地点的导演,都会选择南庐屋。2009年,著名导演金滔拍摄《红色摇篮》,把南庐屋作为重要拍摄地。他说,南庐屋有一股“古”味,又很有“绿”意,令人看后很受震撼,是都市人寻根问祖、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金滔一语说透南庐屋的魅力所在。到目前,至少有10个剧组在南庐屋取景拍摄。

南庐屋上镜多了、名声大了,发展机遇来了,当地的餐饮、住宿、土特产、工艺品等行业迅猛发展,为村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5年前就已搬离南庐屋的尹水平,去年又回到了大畲村,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饭庄,生意相当红火,最近还准备扩大经营规模,“以前在这里开饭店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我的饭店每天的收入超过了1000元,我还想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呢。”他告诉记者。

大畲村里,除了不少村民开办“农家乐”,还有很多村民根据游客的需要,搞起了无公害蔬菜、家禽、家畜等特色种养,供游客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田园乐趣,村民的收入跟以前相比翻了几番,大家干劲十足。

一座南庐屋,记载着那段客家人变迁的历史,谱写着客家人发愤图强的新诗篇。如今,南庐屋早已名声在外,许多都市人来到这里感受莲乡美景、客家古建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客家人开拓创新、崇文重教、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让烦躁的心灵找到静谧的天地。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吴云凯 记者温居林 特约记者赖於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