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7日
方石岭位于兴国县崇贤乡贺堂村境内,与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相邻。方石岭说是岭,其实是一个隘口,这里见证过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方石岭战斗。“有这样的隘口,难怪能打胜仗!”不少来到方石岭的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确,这条不足4米宽的隘口,长度足足有七八公里,而且全是陡峭的下坡山石道路。红军当年正是在此设伏,全歼了毫无准备的国民党军队一个整师。当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探寻当年的战斗情形时,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耐人寻思的细节。
当年的万寿宫依然还在。
方石岭的传说
据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方石岭原来并不叫方石岭,而是叫尖石岭,因为这里不长一草一木,整个山岭光秃秃的,一块块石头都是尖角嶙嶙。后来为什么又叫方石岭呢?
据史料记载,方石岭得名源于一段有趣的传说。传说唐朝有一个和尚,从河南嵩山徒步来到吉州(今吉安市吉州区)的紫光寺讲经。路经尖石岭时,见周围崇山峻岭,树青青草青青,山道回转通幽径,唯独这岭上干干净净,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他站在岭上长叹一声:“阿弥陀佛,为何一草不长,一木不生,天生的山必长草长木,此何独不然?”他决心要让这座尖石山上长出青青的草,葱茏的树。于是,他打坐在岭上最高的石尖上,心中虔诚默默祷告:苍天有知,让它长出草木。他接连三年打坐,尖石被他坐成方石,也因此感动了天神,让他的每一滴汗水化作草木,三年后造就了绿茵茵的青山。据说,至今方石岭上还保留有那和尚打坐的印痕,当然,至于具体在哪,却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