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舟曲灾区家财险理赔仅1例 现有险种模式需变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于传将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6日

  舟曲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导致房屋等财产损失严重,截至8月12日14时,甘肃全省共有9家保险公司接到报案76件,其中,车险高达62件,而家财险(即家庭财产险)仅仅1件。76件报案估损达到900余万元,而已赔付的家财险损失补偿仅有8000元。

  几乎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家庭财产损失都首当其冲。在舟曲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中,家财险理赔仅有1例,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西方发达国家,家财险是极普遍的一个险种,其规模一般占到保险公司业务总量的30%左右。而在我国,这一险种却不受市场欢迎,业务占比不足1%,投保率极低。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亟须改变现有的服务理念和承保模式,调整产品结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占比少得可怜

  8月11日下午,人保财险甘肃省分公司在舟曲灾害现场设立的理赔服务点,向被保险人龙鹏等人支付了灾后保险机构的首笔赔款。

  据了解,龙鹏在人保财险舟曲支公司投保了1份“幸福通保”,其中家财险保额6万元。8月10日下午,人保财险甘肃省分公司接到报案。经查勘,被保险人家庭的冰箱、洗衣机、电脑及电视机等在灾害中报废。随后,人保财险向龙鹏支付赔款8000元。

  “你可以去保险公司营销部看一下。你说要买份家财险,估计一些柜台人员都不会操作这个业务系统。”世纪保网的保险专家告诉导报记者。

  据了解,国内家财险投保率极低。13日下午导报记者在渤海保险山东分公司了解到,其家财险业务占比不到1%。

  据山东保监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不含青岛)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26亿元,其中,家财险保费规模只有4709.06万元,占比仅为0.37%。

  无奈“捆绑”销售

  导报记者从驻鲁几家大型财险公司了解到,家财险业务量普遍极小,不是其主推险种。某国有财险公司财产险部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单纯的家财险虽然费率很低、保费很少,但是极少有人会主动购买,大都是通过“捆绑”方式组合销售。如上述人保财险的“幸福通保”,就是一种典型的组合产品———将家财、意外和个人责任保险产品进行组合,再与车险使用一张保单进行销售。再如,华安保险的“华安金龙”和渤海保险的“渤海丰利”、“渤海富利”等,都是作为投资险种的附加保障方式,通过银行代理渠道销售。

  导报记者在华安保险官网“产品超市”一栏看到,“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理财保险”是其理财险产品主推险种,分3年期和5年期两种,除每年2.8%的保底投资收益外,还附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家财险保障,其中,家财险保障计划为每年10万元。

  在渤海保险官网上看到,每投资一份渤海丰利2号(2000元/份),即可获得一份保险金额为5000元的财产保险,保险期间1年,年收益率为4.14%。每投资一份渤海富利2号(5000元/份),即可获得一份保险金额为1.25万元的财产保险,保险期3年,年收益率为5.40%。

  服务理念偏差

  专家指出,家财险在国内不受市场欢迎,除国人的保险理念落后外,还与其自身产品设计及服务不到位有关。

  日前,人保财险一客户就因为购买了家财险却得不到应有赔付而与保险公司相持不下。据了解,该客户购买了人保财险的“金锁家庭财产综合险(家康险)”,5月19日晚上,因闪电致使其家中的LG牌液晶电视机出险。对此,人保财险理赔查勘员指出,首先被保险人需要在不拆开机壳的情况下查明电视机烧坏的原因,并且出具权威的技术鉴定以证实电视机确因雷电击坏;同时,被保险人还需要提供当时当地的气象资料,然后才能进入理赔程序。

  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该报案理赔还是毫无进展,原因就在于被保险人既无法出具技术鉴定,又无法出具气象资料(被保险人所在县城距市区12公里,而该市气象局出具的气象资料却不能证明12公里以外地方发生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举证义务在保险公司。报案后进入理赔程序,出具权威技术鉴定,以及去气象局核实情况等,都是保险公司应该操作的,而不应由被保险人一 一举证。如此,如果保险公司不能驳回投保人的赔付请求,就必须按照约定支付赔款。“保险拼的就是服务,归根到底还是保险公司缺乏服务理念。”世纪保网保险专家指出。

  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如今,家财险这一小小险种正在引起各地保监部门的重视。福建省和广东省政府部门已把农村房屋保险作为政策性险种大力推广,山东保监局也把“治安保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导报记者从山东保监局获悉,2006年以来,投保治安保险的户次以每年57%的速度递增,2008年底的参保户次超过226万户。“平安山东”建设自2006年以来,治安保险累计为380多万户次提供了430亿元的风险保障,赔款支出超过1900万元。

分享:

来源: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