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去年北京职工平均年薪5万 与全国统计口径不同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去年本市职工平均年薪5万
    
 

本报讯 年薪50415元这是北京市统计局上周末公布的2010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去年本市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为192139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22689元;前者为后者的8.5倍。

从行业门类看,有9个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10个行业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详见下表)。

从单位注册登记类型看,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是外商投资法人单位,为91646元;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法人单位,为74860元;内资法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为46256元,其中,私营法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431元。

据了解,国家统计局从2009年起开展对私营单位的工资统计调查。按统计制度规定,私营单位调查数据于3月31日上报国家统计局,各省(区、市)数据要在国家统计局审核评估之后使用。因此,本市今后将在4月以后发布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数据。

>>解读

不能直接与上年比较

2009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8444元,如果按此计算,2010年本市职工工资仅同比增长4.1%,为2005年以来新低。

对此,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以前,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为全市法人单位,包括国有、集体、联营、私营、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以及港澳台商投资等类型的单位,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而从2010年起,个体工商户被纳入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所以,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与上年数据的统计范围不同,不可直接比较。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称,职工平均工资指标是有关部门制定社会保险征缴标准,调整基本养老金和退休费发放数额,制订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的重要参考数据,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目前,本市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实现全覆盖,个体经济劳动者已经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并按照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为适应社会保险制度范围扩展的需要,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就业群体的平均工资水平,从2010年起,本市扩大了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

与全国统计口径不同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5683元,比2009年增长13%,这与北京市统计部门此次公布的数据有差异。

对此,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差异缘于本市与全国统计的单位和职工这两个方面统计口径不一样。

据介绍,今年5月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5683元,其统计范围是北京市扣除私营法人单位后的全部法人单位,也不含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不包括单位的不在岗职工。

而北京此次公布的口径则是北京法人单位,包括国有、集体、联营、私营、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等类型的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职工既包括单位的在岗职工,也包括单位的不在岗职工。

>>说明

1.职工包括单位的在岗职工和不在岗职工,私营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视同单位的职工。

2.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和支付给不在岗职工的生活费。

3.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础工资、奖金、各项津贴和补贴等。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还包括了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应交纳的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只要符合劳动报酬性质,都应统计在工资总额中。具体包括以下六项:(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分享: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