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开栏的话
根据省委“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千百十”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已经启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集中宣传报道一批我省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五百亿元的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财政收入过二十亿元的县(市、区)。本报自即日起开辟专栏,陆续刊发这批先进典型,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门蓬勃发展的绚丽画卷,生动反映我省“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营造氛围、凝聚力量,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加快发展,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我省是中国有色金属大省,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尤以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五朵金花”最负盛名,享有“中国铜都”、“中国钨都”、“钽铌王国”、“稀土王国”等美誉。
在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引领下,我省凭借资源优势,推动铜、钨、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总量不断做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集聚水平显著提高,产业层次逐步提升。
如今,铜、钨、稀土产业朵朵“金花”在红土地怒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为江西工业和全国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千亿元产业中独占鳌头
早在2007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就突破千亿元,成为我省首个过千亿元的产业。2010年,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960亿元。在江西工业和4个过千亿元产业中,有色产业独占鳌头,遥遥领先。
从全国来看,据统计,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5年居全国第8位,2009年居第4位,2010年前移至第2位。
“江西有色金属‘五朵金花’已经有三朵盛开了!”5月5日,省工信委有色工业处负责人自豪地说。
第一朵“金花”——铜。2008年,我省铜产业以单个有色金属品种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2009年,精炼铜产量82万吨,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铜材加工产量132万吨,居全国第三位。2010年,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48亿元。
第二朵“金花”——钨。江西钨冶炼和钨加工产品约占全国同类产品50%,钨的开采和冶炼生产技术和装备居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第三朵“金花”——稀土。在稀土资源总量受控制情况下,我省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提高,自2007年起,连续3年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
在江西有色金属产业中,铜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五朵金花”中最耀眼的一朵,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江铜为代表,江西铜产业迅速发展,完成了从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的转变。“十一五”时期,江铜集团5年实现“三级跳”:主营业务收入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7年突破500亿元,2010年突破800亿元。现在,江铜不仅成为江西工业的领头羊,也是中国铜行业的排头兵。
除铜、钨、稀土外,“十二五”时期我省还将加快其他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江西钽铌资源储量丰富,但近年来开发利用较慢,远远落后于外省。下一步,我省将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钽铌开发利用进度。而江铜等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拓展铅锌、镍等产业的发展。
转型发展优化结构
今年1月9日,赣州江钨拉法格高铁铜材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高铁铜材项目投产,填补了中国高速铁路滑线产业的空白。
江钨控股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以钨为特色,集稀有稀土金属勘查、开采、冶炼、加工等于一体的矿业集团。该公司立足钨业,跨越钨业,基本形成了相互支撑发展的钨冶炼加工、钼锡铋银镍钴稀土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几大产业板块。2010年,该公司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过百亿。
铜、钨、稀土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当前,不少国家都将其纳入了战略性资源进行储备。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省在推动铜、钨和稀土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结构调整,坚持转型发展,坚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江铜以铜精深加工为发展重点,先后建设了精密铜管项目、高档铜箔项目,以及2万吨特种漆包线项目、10万吨铜板带项目。目前,该公司已拥有5大体系、10大类铜加工产品,完成了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2010年,江铜铜加工产量达48万吨,销售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铜、钨等有色工业已形成上下游配套、从原矿到加工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铜产业已聚集250余家铜企业,形成了一定集群效应和产业规模,铜加工产品在全国占据重要份额;钨产品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仲钨酸铵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钨铁、钨粉、钨条的产量均占全国的40%。
金田铜业黄铜棒、耐乐铜业的内螺纹铜管成为业内知名品牌;江钨新材料低品位紫杂铜生产高导电铜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随着有色金属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美国耶兹、浙江金田等一批国际国内先进加工企业先后落户江西,大大提高了我省有色金属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
让“金花”开得更香更艳
“到2015年,将我省打造成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铜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生产、研发、应用基地和贸易中心。”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省将通过延伸产业链、强化资源保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推进铜、钨和稀土产业跨越式发展。
省工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省铜产业发展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铜产业集群发展,构建铜原料、铜产品、铜消费相互支撑的铜产业体系,使江西成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铜产业基地。到2015年,高端铜材加工比例达到总量的20%,力争铜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实现利税500亿元。
“到2015年,钨产业高端产品占深加工比例达到40%,力争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钨产业发展将以扩大生产品种、提高精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方向,加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为实现稀土资源高效、合理、永续利用,我省将推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生产、研发、应用基地和贸易中心。到2015年,稀土高端产品比例达到60%,力争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利税100亿元。
针对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我省将整合省内铜矿资源,提高铜矿自给率与再生铜利用量;同时,重视老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提高铜、钨和稀土老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鼓励铜、钨和稀土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铜、钨和稀土产品储备体系和建立钨和稀土资源体系。
“十二五”绚丽画卷已经展开。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进程中,江西有色产业的朵朵“金花”,将绽放得更香、更艳!
本报记者胡萍